MnO2·0.5H2O锂离子筛吸附剂制备条件优化及吸附工艺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zer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对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矿石提锂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盐湖卤水提锂得到了飞快的发展。离子筛吸附提锂是公认最有前景的盐湖提锂方法,其中锰系离子筛MnO2·0.5H2O的性能最为优良。论文主要研究了一种离子筛MnO2·0.5H2O的合成方法、解析酸的选择应用及其吸附性能。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离子筛的制备条件对离子筛的锂吸附量和锰溶损率的影响。考察了水热温度、锂锰摩尔比、水热时间、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条件对离子筛性能的影响。其中,水热时间对离子筛的锂吸附量有显著性影响,煅烧时间、水热温度、煅烧温度、锂锰摩尔比有高显著性影响。但各合成因素条件对离子筛的锰溶损率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得出了制备离子筛的优化条件:水热温度230℃、锂锰摩尔比5:1、水热时间13h、煅烧温度450℃、煅烧时间6h。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锂离子筛进行了十次循环吸附—解析实验,离子筛的第一次锂吸附量为37.18mg/g,在连续十次循环吸附—解析后锂吸附量保持在36.11mg/g,锰溶损率平均值为3.12%。测得离子筛前驱体中的锂含量为6.46%,锰含量为54.09%,锰平均化合价为+3.992。吸附—解析前后,离子筛均保持了Li1.6Mn1.6O4的尖晶石结构。用硫酸和盐酸分别作为解析酸酸洗离子筛前驱体,考察锂迁出率和锰溶损率,选择出合适的解析酸种类并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在高锂迁出率、低锰溶损率、高富集锂浓度的前提下,确定解析酸的浓度。再通过实验得出解析酸中锂富集浓度。选择1.25mol/L的硫酸作为解析酸综合效果最佳,解析液中可以富集到的锂浓度为14.27g/L。酸洗时间、温度对解析效果影响不大。研究了pH、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离子筛吸附性能的影响。溶液pH值对离子筛吸附性能影响很大,碱性条件下离子筛吸附性能较佳,酸性条件下几乎不吸附。卤水是一个弱酸性的缓冲体系,离子筛在卤水中仍会有较高的锂吸附量。离子筛具有较强的选择吸附性,卤水中主要金属离子的吸附顺序为Li+>>Na+>K+>Mg2+。粉状离子筛在卤水中搅拌吸附两小时后吸附量逐渐趋于平衡。提高温度有利于锂的吸附,50℃卤水中搅拌吸附24h锂吸附量达25.3mg/g。离子筛在卤水中吸附满足Langmuir等温式,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为化学吸附过程。吸附表观活化能Ea=41.27kJ/mol。锂吸附过程不是由单一控制步骤控制的。造粒后的离子筛吸附性能有所下降,30℃时平衡吸附容量为12.9mg/g,仅为粉状离子筛的64.3%。提高反应温度和适当稀释卤水可以改善粒状离子筛的吸附性能。粒状离子筛的循环吸附—解析性能较好,循环吸附—解析10次后锂吸附量仍有11.3mg/g,为初始锂吸附量的88.3%。
其他文献
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者,除了具备有前瞻性的经营理念、敏锐的市场判断、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在工作中不断了解员工的需求,及时将员工的需求反映在政
通过对圆角半径较大的低盒形件无压边拉深成形进行有限元模拟与实验比较分析和盒形件成形过程中圆角区毛坯尺寸对成形高度的影响规律的研究 ,表明在计算毛坯展开尺寸时 ,运用
针对目前金属挤压机多层挤压筒理论设计公式中未考虑其实际的装配顺序,造成设计计算应力分布结果不准确、计算过程公式繁琐、设计人员重复计算工作量大的设计现状,在现有多层
<正>亲爱的贝拉:你好!我认识你是在两年前的暑假。那时的我,刚刚考完中考,无聊中翻看一本《读者》杂志。也就是在这时,一句话映入了我的眼帘:"当你可以永生不死,你该为什么而
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不仅实现了废弃资源的再利用,还满足了对活性炭等功能性炭材料的巨大需求。生物质炭材料高比表面积、发达孔隙结构及表面易改性等特点,使其在能源、环境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形成一种新兴发展趋势。它能够将物体与互联网集合在一起,通过交换信息达到跟踪以及检测的目的。在果树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发展
随着电子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光割技术及其应用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范畴,CMOS光刻市场几乎包括和覆盖了所有微细图形的传递、微细图形的加工和微细图形的形成过程。因
对国有企业而言,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目前中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尚未真正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这足以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舒适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这30年时间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和加入WTO后所带来的诸多挑战,中国企业规模在不断发展壮大,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企业“激励机制”的完善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