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田间试验,划分为低、中、高三类土壤基础肥力,以小于300kg/667m2为低产田;300~500kg/667m2为中产田;大于500kg/667m2为高产田,经过筛选后,用剩余的85块典型地块的数据,分别建立低、中、高三种基础肥力水平的目标函数的氮、磷效应模型。并分别检验三个模型的可用性。经过计算,三个模型的W、V值均小于零,说明由方程绘制的等产线图为椭圆形,且效应曲线为凸形,意味着等产线中心为最大值,可以用来计算最大及最佳施肥量。
为了验证氮磷效应模型最佳施肥配比的科学性和精确性,2004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后山试验田进行玉米氮、磷两因素肥料的田间验证试验。该试验采用氮、磷二因素D饱和最优设计方案,设六个处理,三次重复,共18个小区,各处理按随机区组排列,面积为54平方米,试验地四周留有保护行。在秋季玉米成熟后,按小区单独收获计产,并折合成667m2产量。各点用三次重复的平均值进行回归分析。
将田间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验证试验玉米氮、磷效应模型为:y=495.62+9.01N+8.44P-0.28N2-0.37P2+0.018NP,再进行有关的经济分析,得到氮、磷经济最佳施肥配比。通过与沈阳地区中等肥力氮、磷效应模型的经济最佳施肥配比进行对比,二者情况基本接近,说明氮、磷效应模型的验证相当准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可以为沈阳地区玉米科学施肥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
为了简化氮、磷效应模型,便于计算机处理施用量,根据经济最佳氮、磷施肥配比,将两因素肥料效应模型简化为单因素经济最佳养分组合模型y=AZ2+BZ+C,据此计算出目标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氮、磷配比计算氮、磷的具体施用量。将经济最佳施肥合成模型与配套的技术措施指标,编制出程序清单贮存于计算机之中,用于指导沈阳地区各种土壤基础肥力玉米优化配方施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