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dya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遭遇,在日益多元的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没有摆脱脱离生活的理想化、知识化、工具化的误区。以马克思生活哲学和西方生活世界理论作为哲学立论依据,倡导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主张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最终回归生活、服务生活。而何谓生活,是指现实的具体生活,还是指哲学意义上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才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本文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的生命活动过程,即生活是指建立在现实生活世界基础上,通过教育的外力作用而不断实现自我生成、发展的过程。这样就把直观性的、本真性的、体验性的、非哲学意义上的现实生活世界作为价值起点,揭示了人通过外在教育影响而实现内在提高的成长、发展、完善过程,实现了生活的通俗内涵与哲学内涵的紧密结合,完整地解读了生活。因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点的生活既包括好的生活,也包括不好的生活。道德的、好的生活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过程中源于生活的一面;而不道德的、坏的生活则更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生活,使不道德的坏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下转化为道德的好的生活,进而促进人的生成,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由是,所谓“回归”就是“服务、引导、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归的生活,就是现实人的现实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回归于生活,一方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引导、保证好的生活向更好的生活迈进;另一方面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保证不好的生活向好的生活趋势转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何谓生活化;何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即促进现实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证了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本质的内在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理论证明,并探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历史借鉴和现实走向。针对大学生生活世界的特征、类型及其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推进,除了坚持科学化、人本化、社会化的主要原则外,还要创设合乎大学生人性发展的生活环境,并充分利用社会和公众的力量、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社会化、大众化的相互良性促动,通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以巩固和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个被称为“海外汉学家”的群体开始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视野。随着中国与海外学术界交流日益频繁,海外汉学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国
但丁(Dante Aligieri, 1265-1321)是意大利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民族诗人。出身没落贵族,在从政过程中倡导世俗政权。后来由于政治斗争被教皇党放逐。主要著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