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Ⅵ型分泌系统的功能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ao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Ⅵ型分泌系统(TypeⅥsecretionsystem,T6SS)是新近发现的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变形菌门部分致病菌中的一种蛋白质分泌系统,是这类细菌的一种重要毒力因子。T6SS是由15~25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形成的贯穿细菌“内膜-周质空间-外膜”的跨膜复合结构,其形成的管道能直接穿过靶细胞的生物膜发挥生物学效应,作用的靶细胞既可以是原核细胞,也可以是真核细胞。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emolysin-CoregulatedProtein,Hcp)是形成T6SS分泌装置的通道的结构蛋白,同时也是对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的重要的效应蛋白,被认为是T6SS的分子标志(hallmark)。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pathogenicEscherichiacoli,ExPEC)是一类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能引起人和动物肠道以外多种组织器官病变。近年来,许多猪场发生脑膜炎、肺炎、关节炎、败血症等疾病的猪只ExPEC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这类菌株往往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给养殖场疾病的防控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造成养殖场较大的损失。   本研究在前期对5株猪源ExPEC进行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研究的基础上,发现ExPEC强致病菌株相比弱致病性菌株,其染色质中有完整的T6SS基因簇,其中PCN033菌株具有3个hcp基因(hcp1-3)。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获得ExPECT6SS缺失突变菌株,将其与亲本菌株比较,研究该系统对猪源吞噬细胞、上皮细胞的作用,以及分泌蛋白的差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PCN033△hcp3的构建   参照全基因测序获得的猪源ExPECPCN033基因组结构图设计引物,以该菌基因组为模板分别扩增hcp3基因上下游片段,串联并构建重组自杀性质粒pRE△hcp3,通过结合转移将重组质粒导入野生菌株PCN033,利用Cm抗性和蔗糖敏感性筛选接合子。将PCR鉴定正确的接合子在不含NaCl的LB培养基中传代培养,促使第二次同源重组发生,再筛选出Cm敏感、蔗糖抗性的克隆,PCR鉴定以确定发生了第二次交换,得到hcp3基因缺失突变株PCN033△hcp3。   2.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Hcp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参照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该菌基因组为模板扩增hcp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hcp1,转化入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通过IPTG诱导获得融合表达蛋白Hcp-His,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蛋白作为免疫原蛋白,免疫2月龄的大耳白兔,14d后第二次免疫,一周后采集少量血清,经westernblot鉴定其具有反应性与特异性,再收集血清获得Hcp1多克隆抗体。   3.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蛋白的提取及Hcp1蛋白的鉴定   将活化的ExPEC亲本株PCN033和T6SS缺失突变株PCN033△hcp3的菌液转接到M9培养基,于37℃振荡培养24h,获得的菌液去除菌体沉淀,利用三氯乙酸沉淀法提取这两株菌菌液上清中的分泌蛋白。以制备的Hcp1多克隆抗体为一抗,通过Westernblot检测分泌蛋白中存在Hcp蛋白,证明ExPEC亲本菌株PCN033的T6SS具有活性,同时通过比较亲本株和缺失突变株Hcp蛋白分泌量的差异,发现hcp3基因的缺失减弱了该菌株Hcp蛋白的分泌。   4.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缺失突变株致病力的研究   将缺失突变株PCN033△hcp3及其亲本株PCN033以106、107、108三个梯度的菌量,通过腹腔注射途径感染BalB/C小鼠,结果表明,这两株菌对小鼠的致死率几乎没有差异;按菌落形成单位与细胞数10∶1的比值,分别将PCN033△hcp3和PCN033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在37℃CO2培养箱共孵育,分别在第1h,2h和3h进行细胞内存活菌量的平板计数,结果显示两株菌在RAW内的存活菌量的比较在3个时间点都没有差异;而同样的方法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中,PCN033和PCN033△hcp3存活菌量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尤其第3h差异最显著,分别是3560cfu/mL,833cfu/mL,比值为4.27;同样将PCN033和PCN033△hcp3与猪肾上皮细胞(PK-15)在37℃CO2培养箱共孵育3h,菌株入侵到细胞内的平均菌量分别为1427cfu/mL,1317cfu/mL,而粘附于细胞表面的平均菌量分别为5840cfu/mL,1256cfu/mL,表明hcp3基因的缺失减弱了菌株对细胞侵袭的能力,体现为粘附能力的下降。
其他文献
采用玉米粉琼脂培养法,从高原地区(海拔2000-3000米)土壤分离得到一株捕食线虫性真菌,根据其菌丝形态、分生孢子和捕食器官形态等结构特征,鉴定其为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并造成免疫抑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尤其是在2006年高致病性猪繁
众所周知,发轫于美国的现代陶艺,其背景是在二战之后,在新的“艺术之都”日趋成熟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影响下,为避免被主流艺术边缘化,上世纪50年代在洛杉矶执教的彼德?沃克
孕酮(Progesterone,P)是诱发牛围产期免疫抑制的关键激素之一,其浓度的动态变化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的分布、数量、状态以及功能改变过程
沙门氏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血清型众多的人畜共患病菌,由它导致的食物中毒现象极其常见。沙门氏菌在禽类动物中检出率最高,我国是鸡肉、鸡蛋等禽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沙
J亚群禽白血病,其病源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近几年发生在蛋鸡场的白血病以血管瘤为主要表现特征,同时伴有其它肿瘤。目前,白血病在中国海
本文通过对常见养殖龟类——东锦龟的一起耳部感染性疾病病例的研究,以经典的病原学研究为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将兽医常规研究方法运用到龟类临床常见疾病的研究中,运用分子生物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 DVH)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表现有传播快、死亡率高,肝脏出现特征性出血。该病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是3周龄以内的雏鸭最易感染,是
山东省是养禽大省,是我国重要的禽肉、蛋的供应基地。禽大肠杆菌病对山东省养禽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近年来集约化养殖使主要疾病得到基本控制后,大肠杆菌病呈明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