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探究玉米的营养物质变化及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内脏器官生长、养分利用率和消化道发育的影响,为客观准确地评定饲用新玉米的养分及新玉米做为饲料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试验一:研究来自山东、河北和山西的新玉米样品8份在常温储存和低温储存1个月后营养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建立在本次采样的基础上,山东、河北和山西的新玉米粗水分、粗蛋白和总能含量接近,且常温储存和低温储存对玉米的常规营养成分影响不大。(2)新玉米中利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的粗蛋白预测值含量与实测值之间的结果接近,低温储存的新玉米中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常温储存玉米的粗蛋白含量,低温储存的玉米中总磷含量大于常温储存后的磷含量。(3)低温储存的山东和山西玉米中各个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常温储存后的氨基酸含量,低温储存的山东和山西玉米中各个氨基酸的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常温储存后的氨基酸含量。小结:不同储存温度显著影响玉米的营养成分,低温贮藏玉米的呼吸强度非常微弱,营养物质损失显著减少,其中的氨基酸消耗量较少。试验二:研究新玉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消化道发育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随机取1日龄AA公雏鸡384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4个处理组分别对应组1、组2、组3和组4,其中组1饲粮中所用的玉米均为陈玉米,组2所用的玉米由2/3陈玉米和1/3新玉米组成,组3所用的玉米由1/3陈玉米和2/3新玉米组成,组4所用的玉米均为新玉米。21日龄和42日龄每个重复分别随机取试验鸡2只、屠宰,测定消化道各部位pH、长度以及十二指肠前端、后端和最宽部的厚度;测定消化道各部位相关酶活性。39-42日龄开展代谢试验,测定肉仔鸡的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1)新玉米组料重比最大,显著高于2/3陈玉米组和1/3陈玉米组(P<0.05)。新玉米组肉仔鸡日增重最小,陈玉米组采食量最高。(2)陈玉米组和2/3陈玉米组42日龄肉仔鸡空肠指数均显著高于新玉米组和2/3新玉米组(P<0.05),说明新玉米对空肠的生长可能产生了不良影响。(3)新玉米组和2/3新玉米组21日龄肉仔鸡腺胃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新玉米组42日龄肉仔鸡腺胃脂肪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陈玉米组42日龄肉仔鸡肌胃脂肪酶活性极显著高于2/3陈玉米组和2/3新玉米组(P<0.05)。(4)新玉米组饲粮42日龄钙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新玉米组饲粮磷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不同储存温度显著影响玉米的营养成分,新玉米影响了肉仔鸡的饲料转化率,适当的陈化新玉米可显著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消化道发育和养分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