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腺癌患者维持治疗中EGFR-TKI联合放疗的回顾性分析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肺腺癌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它的靶向抑制剂EGFR-TKI在临床应用广泛,已成为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与传统放化疗相比,尽管它疗效显著并且副作用较小,但最终都难以避免耐药的结局。为了延缓耐药,最常用的治疗策略就是EGFR-TKI联合其他治疗,如放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EGFR-TKI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同时放疗也可以降低其继发性耐药的概率。以往研究表明相比于EGFR-TKI单药,同步EGFR-TKI联合胸部放疗能够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然而同步联合治疗也给患者带了很多的副作用。维持治疗指经过一定治疗达到肿瘤控制最大效应后再同药或换药治疗的一种方案。以往研究主要以化疗后维持治疗为主,EGFR-TKI治疗后的维持治疗研究却相当少。因此,本文旨在研究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经EGFR-TKI诱导治疗达疾病稳定后,以EGFR-TKI联合胸部放疗作为维持治疗对比EGFR-TKI单药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延缓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新思路。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3年1月到2019年7月收治的接受一线EGFR-TKI治疗并达到疾病稳定、EGFR突变阳性且符合纳排标准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EGFR-TKI诱导治疗达到疾病稳定后联合胸部放疗维持为联合治疗组,经EGFR-TKI诱导治疗达到疾病稳定后继续单药TKI维持为单药治疗组。以性别、年龄、ECOG PS评分、吸烟史、临床分期、基因突变类型、一线TKI用药、颅脑转移情况为匹配指标,通过SPSS软件按照1:2(联合治疗组:单药治疗组)进行倾向性得分配对。2、观察目标主要疗效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疗效指标为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安全性评定指标包括不良事件(AEs)及其发生率。其他指标还包括靶病灶大小较基线变化的最佳百分比、各临床特征的PFS亚组分析。研究结果1、共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178例,其中联合治疗组23例,单药治疗组155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倾向性匹配,匹配比例设为1:2,得到联合治疗组23例,单药治疗组46例。两组的各临床特征资料基线水平一致(P>0.05)。2、联合组的中位PFS为19.8个月(95%CI 16.7-22.9个月)、单药组的中位PFS为12.2个月(95%CI 11.5-13.0个月),p=0.000,HR=0.47(95%CI 0.29-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中位DOR为16.4个月(95%CI 15.7-17.1个月),单药组的中位DOR为10个月(95%CI 8.2-11.8个月),p=0.001,HR=0.39(95%CI 0.2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R分别为86.9%和67.4%(P=0.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DCR都为100%。3、两组的靶病灶大小较基线变化的最佳百分比分别为(44.2±12.8)%、(36.8±18.3)%,t=1.724,p=0.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各临床特征的PFS亚组分析中≤60岁、>60岁、男性、女性、不吸烟、ECOG PS0分、IVA/B期、EGFR19缺失、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无脑转移这些亚组的p值都小于0.05,即在上述亚组中联合组对比单药组有更好的PFS获益。5、联合组与单药组的3级及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分别为6例(26.1%)、10例(21.7%)。两组共有的不良反应相差不大,最常见的为皮疹,分别为10例(43.5%)和21例(45.7%)。联合治疗组出现放射性肺炎11例(47.8%),其中1级9例(81.8%),2级2例(18.2%),所有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都有所好转。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一线EGFR-TKI诱导治疗达疾病稳定后,EGFR-TKI联合胸部放疗维持治疗比EGFR-TKI单药维持治疗有更好的PFS和DOR获益,并且联合治疗组安全性可耐受。本研究为临床提供了延缓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新思路,可考虑作为临床EGFR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起源于肝实质细胞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HCC的主要病因。HCC是世界第五大恶性肿瘤,每年死亡人数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中国是HCC的高发国家,每年占世界HCC病例和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外科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HCC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缺乏有效的诊断标志
弗朗西斯·司科特·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于1925年,被评选为美国最杰出的十二部小说之一。该作品讲述了爵士时代盖茨比为了追求爱、金钱、地位不懈努力,最终造成了自己悲剧的故事。本文分析了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和造成悲剧的原因,认为盖茨比的悲剧是由于爵士时代扭曲的社会价值观、艰苦的家庭环境和他自身对爱情、金钱、地位的盲目追求造成的,进而反映了美国部分年轻人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HCC)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挑战。自噬作为一种保守的细胞生理过程,通过溶酶体降解受损和突变的细胞质物质,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维持细胞的稳态。先前的研究表明,自噬在HCC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促癌和抑癌作用。一些自噬相关基因(ARG),如LC3和ULK1,已经成为HCC预后的新兴生物标志物。然而,这些基因的m RNA组织特异性低且在体内、外的不稳定性影响了其作为预后生物学标志的广
到目前为止,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仍然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难点,它是全球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期有临床试验证实运动皮层兴奋性增高与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预后明显相关。然而,运动皮层的何种细胞类型导致了后期的功能恢复以及恢复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我们使用光遗传学技术靶向激活初级运动皮层(M1区)中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并研究激活初级运动皮层中的谷氨酸神经元是否能促进大鼠脊
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HCC主要由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进展而来。对具有乙型肝炎、慢性肝病等HCC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超声因其方便快捷、图像实时动态等优点成为HCC高危人群筛查和随访最普遍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常规超声检查对部分HCC的诊断灵敏度较低,还需要结
研究背景及目的检测单碱基突变对实时监测肿瘤进展、治疗效果和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利用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无法从过多的野生型背景序列中特异性地检测单碱基突变,这是因为常规设计的引物、探针无法分辨出单碱基的改变,导致最终输出的突变型信号被大量的野生型信号掩盖,影响结果的判断。目前对于单碱基突变的检测常采用测序、数字PCR(Digita
研究背景: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PA)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报道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虽然垂体腺瘤的组织学特征是良性的,但在临床工作中,约有25-55%的垂体腺瘤向周围结构侵袭性生长,复发率高,与恶性肿瘤相似,手术难以彻底切除,它们被定义为侵袭性垂体腺(aggressive PA)[1]。虽然目前有一些药物疗法可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垂体腺瘤,但不同患者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不
前言: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慢性胰腺炎,由Yoshida等人于1995年首次描述,此后逐渐被认识。AIP分为1型和2型,1型AIP主要以血清Ig G4增高,组织学上表现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常伴其他器官受累以及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敏感等为特征。2型AIP组织学表现为单一胰腺器官受累,伴有胰腺组织内腺细胞上皮病变。AI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涉及多种因素如遗传因素或免疫紊乱等。由于部分AIP患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前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筛查、诊断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但是由于结直肠癌病变早期的病灶多位于黏膜层及粘膜下层,因此缺乏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传统的筛查方法包括结直肠镜、大便隐血实验,但结肠镜检为有创检查,而大便隐血筛查实验特异性较差,采用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对疑似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已成为临床最理想的早期无创筛查方法。现有的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