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关节症状外,尚可累及皮肤、眼、神经系统、肺等其他脏器器官。肺部受累是RA患者除关节外最易受累的器官,肺部病变因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而易被忽略,晚期出现症状、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PF)后则预后差,可因呼吸衰竭或合并肺部感染而死亡。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部受累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资料,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部受累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指导其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研究对象和方法:1.收集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1日在临沂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84例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肺部影像学资料,其中单纯RA患者97例,合并肺部受累患者87例。2.将类风湿合并肺部受累患者的肺部病变情况进行分类,分为间质性肺炎、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肺结节,研究各种类型在类风湿关节炎肺部病变中所占比例。3.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单纯RA组和合并肺受累RA组在发病年龄、性别、病程、关节肿痛数目、晨僵时间、是否吸烟、RF、anti-CCP、CRP、 ANA、ESR和疾病活动评分等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有无差异。4.选择p<0.05为变量的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分析RA肺部受累的危险因素。结果:1.RA一肺受累组平均病程为(10.37±3.09)年,单纯RA组平均病程为(5.27±1.09)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RA-肺受累组87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62.23±10.37)岁,单纯RA组97例,男性34例,女性63例,平均发病年龄(49.16±13.27),两组平均年龄比较,RA-肺受累组明显高于单纯RA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A-肺受累组关节肿痛数目为(9.17±3.09)个,单纯RA组关节肿痛数目为(7.31±0.97)个,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A-肺受累组晨僵时间平均为(3.32±1.03)小时,单纯RA组晨僵时间平均为(4.09±0.37)小时,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A-肺受累组吸烟患者46例,占47.4%,单纯RA组吸烟患者34例,占39.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RA-肺受累组类风湿因子平均为(549.31±100.47),单纯RA组为(187±90.3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RA-肺受累组中75.0%患anti-CCP>500U/mL,单纯RA组中仅32.4%患者anti-CCP>500U/mL, RA-肺受累组明显高于单纯RA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RA-肺受累组ANA阳性率为64.2%,单纯RA组ANA阳性率为41.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A-肺受累组C-反应蛋白平均值为(79.13±23.94)mg/L,单纯RA组C-反应蛋白平均值为(83.97±39.63)mg/L,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A-肺受累组血沉平均值为(57.09±20.47)mm/L,单纯RA组为(90.10±29.35)m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RA-肺受累组与单纯RA组疾病活动评分比较,DAS28 (ESR)平均为5.21±1.36,单纯RA组为4.93±1.5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AS28 (CRP) RA-受累组平均为5.57±1.42,单纯RA组为5.12±1.3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肺受累组平均为44.06±19.19,单纯RA组为36.49±15.38, 两组比SDAI R较无统计学差异;肺受累组平均为36.61±19.49,单纯RA组为34.03CDAI RA-±18.528,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RA-肺受累患者组87例,其中间质性肺炎患者58例、胸腔积液患者1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6例、肺结节患者9例。其中间质性肺炎患者所占比例最高(66.7%)。5.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指标病程、类风湿因子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示病程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肺部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收集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1日在临沂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84例,发生肺部病变者为87例,其中发生肺间质病变患者比例最高,虽然R A-肺受累患者在病程、R F水平方面与单纯R A患者有差异,但仅有长病程是类风湿关节炎肺部受累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