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端粒酶活性与P27和氧化应激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s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癌(HCC)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尚不清楚肝硬变(LC)如何转化为肝癌.近年发现端粒酶激活、肿瘤抑制基因及其产物表达异常和氧化应激增强可能是细胞癌变和肿瘤进展的重要机制.目前采用TRAP-ELISA研究HCC中端粒酶表达的报道不多,端粒酶活性的调节机制还未阐明.我们采用PCR-ELISA研究端粒酶活性(TA)在HCC的表达,并探讨合并LC的HCC中p27蛋白表达和氧化应激同端粒酶活性的关系.结论:HCC中端粒酶活性与主要临床病理特性无关,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会对HC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帮助;丙二醛的增加可能引起端粒酶活性升高;HCC中p27蛋白高表达者预后可能较好,p27蛋白的表达增加与端粒酶的活性增强具有相关性,其潜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我国的心脏瓣膜病主要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为主,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史发展,可逐渐导致心肌受损、心脏功能明显下降,逐渐出现慢性心
该课题从不同方面、不同水平全面深入的研究TGF-β及受体与银屑病致病的关系.对两者之间发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该病的全面理解,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揭示银屑病的发病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关系及意义.结论:1、孕足月示临产妇女血清中高水平的NO、NS可抑制剖宫产时及产后的子宫收缩,使产后
第一部分,目的:建立可量化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结论:该模型具有可重复性强、可定量研究的优点,是探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及评价药物干预效果的合适模型.第二
目的:研究凹透镜对豚鼠眼生长及屈光发展的影响,初步探讨实验性近视的机制;研究眼表应用的哌仑西平对该近视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可能的临床应用前景.结论:1、一定度数的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能量图对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0名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共62处占位性病变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3-DCPA检查.对所得
目的:比较不同抗凝剂及透析膜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止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10例MHD患者通过自身对照,先后给予普通肝素(UFH)、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以及醋酸膜(CA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HRT)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的影响.评价HRT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了解HRT中子宫内膜增生性病挛的发生以及孕激素对子宫骨膜的转化过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多巴胺递质活动在事件相关电位类P300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1)采用立体定位仪植入带注射导管的电极记录海马背、腹侧区类P300。(2)分别注射多巴胺D2受体
目的:探讨保存的人羊膜移植治疗兔眼角膜急性期碱烧伤的效果,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羊膜移植的疗效,了解手术的时机.方法:将24只大耳白兔的24只眼通过NAOH溶液烧灼被制成角膜碱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