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与西汉中晚期文学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前81)到汉哀帝去世(前1)的这段时间,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出现了与前期不同的局面,政治上宦官与外戚交相专权,皇权走向衰败;同时,这一时期自然灾害频发,而社会贵族却奢侈淫靡,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阶级矛盾也更加尖锐;在文化上,儒家经学占据了主导地位,文人士子论说皆是以经为宗,并且,随着早前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构建,借阴阳灾异言政也成为文学写作的主流。所以我们将这一时期划定为西汉中晚期文学的研究范围。与文学家、史学家对汉武时期文学的青睐相比,西汉中晚期文学历来多不被人们所重视。针对于此,本文便是以西汉中晚期颇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刘向为切入点,对西汉中晚期文学作整体性的观照。第一章主要是对西汉中晚期文学背景的分析,通过对“西汉中晚期文学”的界定,从而将刘向与西汉中晚期文学以及其他作家有机的联系起来,为后文各章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二章主要是通过对刘向与西汉中晚期其他作家辞赋作品的分析,揭示出西汉中晚期辞赋创作对前期辞赋的继承以及其自身的新变,而且,由于政治的变化,辞赋主题已经由对机遇的歌颂转向了对命运的感慨。第三章则是围绕西汉中晚期“小说”文体的确立和刘向《新序》、《说苑》、《列女传》三部作品中的“小说”因素展开探讨。同时,在对刘向作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刘向这三部“以著述当谏书”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义。第四章则是根据奏疏的产生及其特色,从而指出刘向与西汉中晚期奏疏依经立论以明理、借阴阳灾异以谴告、铮铮铁骨以谏君的艺术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汉代奏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西汉中晚期文学既有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延续,同时,也有新兴文体的产生和成熟。本文通过对西汉中晚期文学演进中这些流变的梳理与分析,希望有助于更好的把握西汉中晚期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探讨藏族分裂割据时期的传记文学。内容大体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藏族传记文学的总的概念、定义及其体裁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对相关专家学者给这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20只孕17d的SD大鼠海马组织,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增殖,添加不同浓度的雌二醇(E2)。通过5-溴脱氧尿嘧
宋词作为一代文学的代表,一直都是宋代文学的研究热点,词调研究作为词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词学研究的重点。本文选取一个流行词调《洞仙歌》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调式、体式
利用LINEST函数模型最小二乘法原理,对包括建设成本、运行维护费用、污水处理能力、对下游水质影响、贷款偿付能力等一系列已知函数进行最佳直线拟合,并以数组公式的形式附加
自从1995年因特网发展成为商务处理工具后,建立于因特网基础之上的电子商务经历了从萌芽、发展、泡沫、理性发展等阶段,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在电子商务波浪式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传统宪法学研究是一种宪法解释活动,这一研究既有其历史合理性,也有时代局限性,还有可资借鉴之处.如果宪法解释学是一种可欲价值,则中国宪法解释学须实现宪法解释的规
孙觌是南北宋之交的重要文臣,历任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孙觌传世的文学作品约有诗歌10卷、文83卷。他的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四六文在历史上也颇受赞誉,但是由于政治品行上
白居易诗集中特别突出的唱和诗与闲适诗使其进入了宋代文人的视野,不同时期、不同处境、不同理想追求的宋代文人对白居易诗歌展开了多角度的阐释,而白居易诗歌本身所包含的丰富
随着电网信息化建设加快,大运行和调控一体化深入建设,新建变电站数量与日俱增。变电站无人值守逐步实现,设备监控人员对变电站现场情况越来越陌生,同时在对监控运行数据的处
本文以中国大陆地区当代军旅女性戏剧为研究对象,从性别视角切入,挖掘其文本叙事策略及戏剧表达方式,试图阐释军旅女性戏剧生态之独特性,指出当代军旅女性戏剧具有“戴着镣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