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觌是南北宋之交的重要文臣,历任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孙觌传世的文学作品约有诗歌10卷、文83卷。他的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四六文在历史上也颇受赞誉,但是由于政治品行上的一些原因,这些作品历来不为人所重视。本文通过对孙觌的生平经历、文学思想、诗歌作品等进行考察,以求客观评价孙觌其人、其诗。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部分组成。正文共分为三章。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历史上对孙觌其人及其文学作品比较有代表性的评价,比较为后世认可的是《四库全书总目》对孙觌其人其文的评价。然后介绍了当代学者对孙觌进行的一些相关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孙觌的研究尚浅,且多半集中在对孙觌人品的讨论上,而较少观照他的文学作品。因此有必要对孙觌及其诗歌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引言的最后简略介绍了本文的创作思路。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孙觌的生平和文学思想,同时对孙觌诗文的总体状况做了简单的介绍。第一节首先简单说明了孙觌的生平经历,接着主要对孙觌一生中颇为人诟病的几件事,如弹劾蔡氏父子、专附议和、代草降表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试图尽量客观的对孙觌其人其事做出自己的评价。文学思想部分将孙觌的文学思想归纳为六点,并对每一点做了简单的分析。诗文概况部分对孙觌诗文的留存情况及其《鸿庆居士集》的版本做了简单的介绍,其后主要对孙觌在文坛上颇负盛名的四六文进行了浅显的研究。第二章:对孙觌的诗歌进行了题材分类。孙觌传世诗歌715首,大体可以分为酬唱赠答诗、写景诗、挽词和其他题材的诗歌。第一节酬唱赠答诗中,以孙觌与何袭明、王子钦、谢伋等人的酬唱赠答诗为例论述了孙觌酬唱赠答诗的特点。第二节中将孙觌的写景诗分为山水诗、园林诗、田园诗和咏物诗四类进行了讨论。挽词这一节主要对孙觌挽词程式化的特点做了简单分析。其他题材的诗歌中则主要介绍了他的感遇诗。第三章:论述孙觌诗歌的艺术特色。这一部分主要从艺术风格、“以学为诗”和诗体特色三个角度对孙觌的诗歌进行了论述。第一节论述了孙觌诗歌以“清”为主,同时也兼有沉郁、寒涩等风格的特点。“以学为诗”部分主要论述了孙觌诗歌中典故和前人诗句的使用情况。诗体特色部分则对孙觌诗歌常用的几种诗体的特色做了分析。结语部分:首先依据韦弦佩先生的《答客问》一文对孙觌在《宋史》中无传记的问题做了简单的解释,其次论述了孙觌诗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稍作总结并提出了对孙觌研究工作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