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此思想指导下,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经济成为促进秦巴山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本文运用了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理论、生态经济学基础理论及区域旅游合作理论,在分析秦巴山地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以多主体共生模式统筹陕西秦巴山地生态旅游发展,并以生态补偿模式引导旅游业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秦巴山地当前的旅游发展现状,对旅游开发所存在的问题、当地资源的开发模式及现有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其次以陕西秦巴山地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及分布特点,对关中以南地区提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设想。陕西秦巴山地是具有构建这一新模式的良好资源、区位和旅游基础等优势,随着秦巴山地开发生态旅游的发展,国家及相关政府也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方法、创新之处和技术路线等内容。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山地生态旅游和生态补偿等相关概念,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提出不足;其次概括了与本文相关的生态旅游开发和区域旅游合作理论基础及生态经济学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第三章在了解当前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探索秦巴山地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从生态补偿实施系统构建、明确主体客体及现有补偿标准对陕西秦巴山地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改进进行进一步的阐述。第五章构建秦巴山地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中的六个核心利益相关者,并进行归类后的子系统为管理者、经营者、依附者、使用者,并构想出三条跨区域合作的路线。第六章为政策建议。从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无障碍旅游、监管体制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对陕西秦巴山地旅游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七章为结论及展望。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