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是鬼臼毒素的半合成产物,是从小檗科鬼臼属植物的根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有效成分,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哺乳类动物DNA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和/或直接诱导DNA,被广泛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睾丸肿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和白血病。由于VP-16几乎不溶于水,其脂溶性也较差,药物口服吸收不规则,所以,现有的片剂、软胶囊等口服制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这已经成为制约该类药物发挥药效的主要因素。磷脂复合物载药系统和自乳化释药系统(SEDDS)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作为难溶性、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载体,成为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新工具。本文将依托泊苷制备成磷脂复合物(Etoposide-Phospholipid Complex, EPC)后,进一步制备成SEDDS,以期两者有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依托泊苷的生物利用度。第一部分研究依托泊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考察后,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复合物制备工艺,对新生成的物质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鉴别,并研究其溶解性能和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VP-16磷脂复合物的优化制备条件为:四氢呋喃作溶剂,药物与大豆磷脂(Soy Phospholipids, SP)的摩尔比为1:1.2,25℃搅拌0.5 h;新生成物质的光谱分析不同于反应物单体及VP-16和SP的物理混合物;在0.1N HCl、水和pH6.8磷酸缓冲盐溶液(PBS)三种不同介质中,VP-16的溶解度和油水表观分配系数均有明显提高。第二部分研究依托泊苷磷脂复合物自乳化制剂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分析。通过考察依托泊苷磷脂复合物在油和(助)表活性剂中的溶解度、伪三元相图和粒径分析在,确定了自乳化制剂处方和制备方法;对依托泊苷磷脂复合物自乳化制剂(EPC-SEDDS)进行体外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托泊苷磷脂复合物在油和(助)表活性剂中的溶解度有明显的提高,并筛选出最佳处方为:磷脂复合物100mg,辛癸酸甘油单酯(ODO)200mg,聚氧乙烯(35)氢化蓖麻油(Cremopher EL)480mg,聚乙二醇(400)(PEG-400)320mg。体外质量评价表明,EPC-SEDDS在水相介质中乳化速度较快,形成粒径约为200nm稳定的球形乳滴;在阴凉、避光和密闭条件下有良好的稳定性。体外溶出试验表明,EPC-SEDDS在15min约有93%的药物溶出到介质中,而EPC和VP-16在90min的累积溶出率才分别达到71%和42%,和EPC、VP-16相比较,EPC-SEDDS有较好的溶出度。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EPC-SEDDS与其它制剂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的比较,并探讨了其吸收机制。这部分实验建立了依托泊苷的动物体内分析方法,经方法学考察,符合体内药物分析要求。选择了四种参比制剂,并对生物利用度进行相互比较。从实验结果可以得知,EPC-SEDDS、E-SEDDS(依托泊苷自乳化制剂)和EPCS(EPC混悬液)的AUC 0→24是ES(依托泊苷混悬液)的60.21、44.9和8.44倍,EPC-SEDDS的AUC 0→24是E-SEDDS、EPCS和市售制剂(威克)的2.34、7.13和2.55倍。结果说明磷脂复合物自乳化制剂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磷脂复合物及自乳化制剂相比有显著性不同,自乳化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提高比磷脂复合物明显,说明磷脂复合物和自乳化制剂两者有协同作用。与市售制剂的比较结果,再次验证了磷脂复合物自乳化制剂可以较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