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是一种对连作极敏感的农作物,连作后会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土传病虫害加重,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最终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施用生物有机肥料能改善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无机肥料的施用,减轻土传病害,对解除或减轻连作障碍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研究生物有机肥料GSJ-1对连作马铃薯的生长指标,根际土壤养分,根际土壤中疮痂病病原菌数量,以及对疮痂病、粉痂病、黑痣病3种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得出主要的研究结论有:1.生物有机肥料GSJ-1处理下,根际土壤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铁含量显著提高连作土壤,分别提高了12%、44%、31%、19%;而全氮、全磷、全钾、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锌含量基本保持不变。2.较之于连作马铃薯,施用生物有机肥料GSJ-1后马铃薯的株高、茎粗、SPAD值、叶面积指数、总干物质积累总量、薯块产量随生育期的进行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株高茎粗分别提高了5%~21%,6%~28%;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分别提高了9%~34%,13%~16%;总干物质和块茎产量分别调高了9%~34%,2%~28%,小区产量提高了9.94%。3对疮痂病原菌定量测定优化条件筛选后,发现当苯酚浓度为1/120时,苯酚对病原菌和杂菌的抑制作用最小,病原菌数更接近于土壤带菌量,筛选出苯酚浓度为1/120,土壤悬液浓度设置为1/100、1/120、1/140三个梯度作为土壤疮痂病原菌定量测定的最优条件。4.施用生物有机肥料GSJ-1后马铃薯土壤中疮痂病病原菌较之于连作土壤处理显著下降,根际下降了21.3%~74.9%,距离主根2~15cm近薯块区域下降了19.6%~55%;非根际土壤下降了19.1%~23.1%。同时,施用生物有机肥GSJ-1后马铃薯土壤疮痂病病原菌分布规律与不施肥处理显著不同,连作土壤中疮痂病原菌的分布规律是:根际大于非根际,且盛花期之前向根际富集,盛花期之后向薯块富集,而施用生物有机肥料GSJ-I后土壤疮痂病原菌的分布规律是:根际小于非根际。5.施用生物有机肥GSJ-1后对马铃薯疮痂病、粉痂病、黑痣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疮痂病的防效为49%,对粉痂病的防效为9%,对黑痣病的防效为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