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扩展和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完善,“体面劳动”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和组织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作为我国重要的主体劳动者,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们的付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保护。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其“体面劳动”,既具有时代的必要性,也具有现实的重要性。它体现了让广大劳动者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保护人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公正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农民工“体面劳动”问题研究的文献资料,了解现有的关于农民工“体面劳动”各方面的现状和研究成果,从农民工实现“体面劳动”的意义和当前农民工在劳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实现“体面劳动”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如工资收入水平低,工作时间长,工作条件差、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较为多发,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拖欠克扣工资情况仍然存在,参保率偏低、社会保障缺失,低地位与歧视、难以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有利的就业环境等,通过对其原因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分别从政府、用工单位、工会、农民工自身以及整个社会等不同视角探索出在实现农民工“体面劳动”的过程中所应当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如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法制建设;政府需努力构建农民工的维权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社会保护;用工单位应担负和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创新维权机制,加强组织化程度;农民工要努力提升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促进自身合法权益的实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等,希望对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工的“体面劳动”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力求对以后更好的实现农民工的“体面劳动”有所启发和借鉴。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和研究目的等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阐述了“体面劳动”的内涵及其实现意义;第三部分详述了农民工在实现“体面劳动”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困境;第四部分对面临的这些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针对农民工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分别从政府、用工单位、工会、农民工以及整个社会等视角提出实现其“体面劳动”所应当采取的相关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