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华人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近年来华文教育蓬勃发展的国家之一。印尼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由于受印尼语负迁移和对汉语知识掌握不全面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等四类偏误。因此,研究印尼汉语学习者的常用语法偏误是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宏观角度分析印尼学习者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的常见偏误。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中介语假说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对比分析假说理论和难度等级模式理论,对印尼东爪哇省玛琅市玛琅国立大学中文系13级学生的书面语和口语材料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梳理归纳出印尼学生习得汉语时出现的常见偏误,从中总结出造成偏误的原因,最终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期对印尼学生的汉语教学提供帮助。本文共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印尼学习者偏误的研究现状、本文的设计思路等;第二部分介绍语法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包括中介语假说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对比分析假说理论和难度等级模式理论等),并运用难度等级模式理论梳理汉语和印尼语相关语法点:第三部分为印尼汉语学习者的偏误分类,根据鲁健骥先生的理论,笔者把所有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类,并在每一类下面进行详细分析;第四部分从难度等级、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学习策略和环境等方面来对印尼学生出现的常见偏误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从汉语本体,两种语言的对比,教材、教师和教学法等方面来提出对印尼学生汉语教学的对策;第六部分为结语,总结每种类型的偏误所占的比例等;第七部分为附录,是笔者收集的所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偏误句,共51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