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实验证实Cdc2作为BAD的上游调控基因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系,并研究Cdc2、BAD、Emi2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及与高危型HP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宫颈癌的研究、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和实验方向。方法选取唐山工人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共102名患者的手术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四组。用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患者进行高危HPV(HRHPV)的DNA分型,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型,概括为三类分别为HPV16型、HPV18型以及HPV其他12种高危亚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dc2蛋白、BAD蛋白在各组间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mi2基因在各组间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宫颈癌组织的临床病理特征表现与宫颈癌中Cdc2蛋白、BAD蛋白、Emi2基因通过检测得出的结果之间的相关联系。分析Cdc2蛋白、BAD蛋白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dc2蛋白、BAD蛋白、Emi2基因分别与HR-HPV之间相关性。Cdc2蛋白、BAD蛋白、Emi2基因表达水平在各组中表达的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Cdc2蛋白、BAD蛋白、Emi2基因通过检测得出的结果与宫颈癌组织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Emi2基因在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Cdc2蛋白、BAD蛋白、Emi2基因与HR-HPV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地关性分析。结果Cdc2蛋白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在正常宫颈组、CINI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四组中的结果分别为7.6%、26.1%、48.0%、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80,P<0.001)。BAD蛋白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在正常宫颈组、CINI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四组中的结果分别为76.9%、69.6%、52.0%、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12,P=0.012)。Emi2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的阳性率在正常宫颈组、CINI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四组中的结果分别为11.5%、21.7%、28.0%、82.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51.667,P<0.001)。在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中:Cdc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χ2=6.97,P=0.018)、病理分级中低分化组织组(χ2=12.14,P=0.001)、临床分期Ⅲ组(χ2=8.43,P=0.005)表达率较高,而不同年龄间表达率无明显差异(χ2=3.31,P=0.078)。BAD在病理分级中低分化组织组(χ2=18.31,P=0.001)、临床分期Ⅲ组(χ2=9.14,P=0.013)表达率较高,而有淋巴结转移组(χ2=4.97,P=0.073)、不同年龄间(χ2=2.56,P=0.112)表达率无明显差异。Emi2在组织学中低分化组织(t=8.87,P=0.018)、有淋巴结转移(t=6.55,P=0.021)组中表达较高,而在不同年龄组(t=0.48,P=0.622)、临床分期组(t=0.62,P=0.431)表达无明显差异。HR-HPV感染率在正常宫颈组与CINI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27.314,P<0.001;χ2=32.117,P<0.001;χ2=54.660,P<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胞凋亡通路中Cdc2、BAD在宫颈癌中的相关性研究:Cdc2和BAD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751,P<0.01);Cdc2与HR-HPV分型呈正相关(r=0.386,P<0.01);BAD与HR-HPV分型呈负相关(r=-0.445,P<0.01);Emi2与HR-HPV分型呈正相关(r=0.667,P<0.01)。结论Cdc2、BAD可被视为宫颈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参考标准。Emi2基因的高度表达对肿瘤细胞的恶性进展起到促进作用。Cdc2、BAD、Emi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Cdc2的高表达可导致细胞增生紊乱,对宫颈癌的早期确诊、侵袭能力和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BAD对细胞的恶性转化,宫颈癌的形成、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Emi2在宫颈癌的诊断、分化程度及恶性进展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Cdc2、BAD、Emi2有望成为宫颈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新靶点。宫颈癌中,Cdc2的高表达调控BAD的低转录从而导致在宫颈癌细胞的过度增殖。Emi2的高表达可导致宫颈病变细胞的癌性转换。图4幅;表20个;参1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