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健康黑龙江籽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10、30、60、90和120日龄取材,通过测量免疫器官指数来研究籽鹅随日龄的增长免疫器官发育的变化,并利用HE染色方法研究免疫器官组织结构随日龄增长的变化规律,用超敏sP染色方法研究随日龄的增长血管活性肠肽在免疫器官中分布的变化,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并比较各日龄之间的差异,且观察了60日龄免疫器官的超微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和脾脏的重量随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大;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和哈德氏腺指数随日龄的增长逐渐变小,脾脏指数随日龄的增长,先增加后减小。
研究发现法氏囊淋巴滤泡的形状随日龄的增长,由1日龄的圆形变为椭圆形和圆形。皮质和髓质交界处的形状随着日龄的增长,由1日龄的圆形变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随着日龄的增长,个别淋巴滤泡中出现了2~3髓质部的现象,之后这样的淋巴滤泡有逐渐增多趋势。淋巴滤泡的直径和粘膜上皮的厚度也随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大,且淋巴滤泡直径60日龄达最大,粘膜上皮的厚度30日龄达最大;胸腺皮质和髓质的面积随日龄的增长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是随日龄的增长皮质面积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髓质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增加。1~60日龄胸腺小体的数量逐渐增多,胸腺小体直径随日龄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30日龄达到最大。胸腺小体形状在10~90日龄呈圆形、长条形和不规则形,并且大小不一;脾脏被膜的厚度随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大,60日龄达最大。脾小结在1~120日龄都存在,但数量各个日龄之间相差不大,随着日龄的增长脾小结的直径逐渐增大,60日龄达最大;哈德氏腺腺小叶的直径和腺泡的数量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大和增加,腺泡直径也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增大,60日龄达到最大。
超敏SP法染色观察发现,法氏囊粘膜上皮在1~120日龄都呈VIP弱阳性反应,并且没有发现呈阳性反应的粘膜上皮细胞,粘膜固有层在各个日龄都可见较密集的VIP强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于囊小结之间,肌层在各日龄均有VIP强阳性神经纤维分布,随着日龄的增长,淋巴滤泡中呈阳性反应的淋巴细胞和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也逐渐增多;胸腺的VIP阳性反应主要以髓质为主,皮质在各个日龄都呈弱阳性反应,被膜、小叶间结缔组织及血管周围,在1~90日龄均呈强阳性反应,反应强度各个日龄之间差异不大。在30~90曰龄髓质中呈现阳性反应的淋巴细胞有增多的趋势,但增加幅度不大;脾血管的管壁和被膜在1~90日龄都呈VIP阳性反应,且随日龄的增长,被膜的阳性反应有减弱的趋势。1~90日龄红髓的阳性反应淋巴细胞随日龄的增长,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哈德氏腺的被膜在1~90日龄都呈VIP强阳性反应,各日龄的间质组织也有呈阳性反应的淋巴细胞和强阳性反应血管,随着日龄的增长,呈强阳性反应的腺泡细胞有增加的趋势,并且10日龄与30、60、90和120日龄相比变化幅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