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利政策是公司金融三大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股票市场上表现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现象,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这种特有的股权结构特点,也形成了我国股票市场特有的股利分配政策。在股权分置背景下,“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特点使分派现金股利成为非流通股股东获取收益的重要途径,股利政策也成为控股股东攫取超额利益的工具。股利政策制定不规范不仅会影响上市公司形象,还会加剧“用脚投票”现象的发生,最终制约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现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得到了改善,而股权结构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2011年末,流通股本已占到上市公司股本总数的79.93%,原来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改变了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利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有何不同,以及应该怎样促使上市公司制定更加合理的股利政策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前人有关股利政策和股权分置改革的研究成果,其次介绍了股权结构如何对股利政策产生影响的,再次对比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超能力派现现象、不同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不同规模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和不同收益水平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最后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超能力派现现象有所减弱。股权分置改革不仅增加非流通股东获利的途径,还通过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治理能力,降低了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超能力派现现象。2、在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因素当中,最主要的是股权结构和公司的盈利情况。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决策权都掌握在大股东和董事会成员手中,中小股东所占上市公司股权较少,对公司决策影响较小。根据本文研究,随着流通股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却在下降。公司的利润是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源泉,因此无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和公司收益成正比。3、上市公司所处的成长阶段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不明显。从理论上来讲,在公司初期或快速发展期,由于公司发展潜力较大,对外扩张需要较多资金,通过外部融资获得资金的成本较大,可以通过留取较多利润这种内源融资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因此,上市公司在初期或快速发展期应该少派发现金股利。本文的结论显示,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上市公司成长状况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不显著,股权分置改革也没能改变这一不显著状况。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优化股利政策的措施。一是贯彻执行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各种政策措施;二是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关措施引导上市公司建立公正合理的股利政策制定机制和股利分配机制;三是提高中小股东的决策参与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是公司在进行股利政策决策时要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宗旨;五是公司应做到信息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