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传统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三个方面,对猴头菌种的鉴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菌属菌株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组织修复、增强细胞活力、延年益寿、美容健体等功能。目前,我国用于栽培生产和发酵工业的猴头菌属菌株已有的品种达几十种。它们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各不相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有所差异。而且同一菌种多名和多个菌种同名的现象也不少见,这给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带来较大的困难。 本论文的传统生物学鉴定方法主要是利用拮抗试验,观察菌种的外部形态特征,来判定不同菌株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猴头菌属之间营养菌丝的融合存在不亲合性,因此在相互作用的两个菌株的边界上,出现退化的菌丝,其背面呈浅黄色。不同品种的食用菌在生长发育中,菌丝会相互限制对方的生长蔓延,在两种不同菌落相互接触交界处出现退化菌丝,形成黄色或棕黑色的拮抗线条纹,拮抗反应不仅表现在种间,而且表现在种内品种间。根据拮抗线的宽度、颜色等特征,可以辅助进行鉴定菌种亲缘关系远近。 在生物化学方面,本论文通过对几种常用的真菌分类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后,采用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生长在吉林省的12个猴头菌属菌株进行分析,发现各菌株在酶谱上均有丰富的表达,并呈现很强的特异性,其差异程度也各不相同。且在Rf=0.507处出现一条稳定一致的基本酶带,进一步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表明各菌株隶属度在[0.56,0.95]之间。通过对亲缘关系树状图进行分析,得出其遗传相似性。 在分子生物学方面,本论文采用RAMP技术,对猴头菌属菌株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及图谱分析,发现各菌株在图谱上均有丰富的表达,并呈现很强的特异性,其差异程度也各不相同。通过对亲缘关系树状图分析,得出各菌株的遗传相似性。为我省猴头菌种质保藏、知识产权保护和菌种开发利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