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下QR码图像的校正算法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e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码作为新兴的电子支付媒介在各个行业领域受到普遍关注,国内外一些发达城市开始尝试将二维码支付技术引入到地铁售票系统中,二维码识别技术也随之成为自动识别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发展至今,二维码的种类层出不穷,其中QR码凭借它在识读速度、存储容量、纠错能力等方面的诸多优点得到了人们更多认可,但是在QR码图像采集过程中难免会引入一些噪声如图像光照不均、倾斜或几何形变等问题可能会给QR码的解码带来一定程度的误差。因此,我们要对此类问题进行适当的图像恢复校正。本文对QR码识别的算法原理、基本流程做了简要说明,并对涉及到的图像处理算法进行了仿真和结果的对比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对QR码的结构特点、编码原理及识别算法的基本流程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将QR码的识别过程分为图像处理和译码两大部分。然后对QR码图像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阐述并仿真,后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同时,针对复杂环境下QR码受损类型进行分析,在图像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亮度的二值化改进算法,解决了光照不均下QR码图像的校正恢复问题;接着提出了一种采用自适应中值滤波对传统的Canny算子边缘检测法进行改进,再将其与Hough变换相结合进行直线标识,进而求得图像的倾斜角度,来实现QR码图像的倾斜校正;后续又针对Hough变换检测直线方法的计算量过大、耗时等不足,提出了通过寻找位置探测图形来定位QR码的三个角点坐标来实现图像的快速定位与校正;对于发生几何形变的QR码图像,提出了一种采用扫描边缘点拟合直线的方法选取畸变校正控制点,利用控制点在几何平面的投影转换进行初步的QR码畸变校正,再通过双线性插值算法进行灰度级的插补,实现了畸变图像的校正。最后,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将QR码的图像处理与校正算法及编解码等功能整合到同一系统中完成了GUI界面设计,使得整个处理过程可视化,从而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各种算法的实现效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机器人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的设计、制造、运行过程中,用以优化机构设计、验证正逆运动学和轨迹规划算法等。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在863计划的仿人机器人移动作业协
随着工业控制技术的迅速提高和以太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智能仪器设备开始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工控设备大多使用现场总线技术,但现场总线种类繁多,没有统一的协议标准,而以
在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国防事业中,依靠电机直接或间接驱动的设备极为广泛。随着人们对生产设备运行可靠性以及控制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节能环保,有效利用能源这一社会发展的共识,可调速、高控制精度、高性能、节能环保的驱动电机是未来发展的需要。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一种新型电机,是伴随着电力电子、微控制器以及稀土永磁材料发展而来。它的励磁部分用永磁体代替传统的绕线式绕组,使电机整体结构变的简单
分段式永磁低速直线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在低速直线运行场合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由于其存在强耦合非线性以及系统结构多样性等特点,目前尚无系统的理论和有效的方法解决该类系统的建模和性能控制问题。本文以综合性能最优即推力与电机系统体积之比最大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方法对分段式永磁低速直线同步电动机动、定子最佳配合进行研究。对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段式永磁低速直线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奠定理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清洁环保,发电效率高,是当前新型能源领域的研究重点。燃料电池工作时每一片燃料电池都可以理解为一个有着很小内阻的可变电压源,其内阻是反映燃料电池运行状态与发电效率的重要参数,为了评估各单片电池性能并及时发现异常的单片电池必须对单片电池内阻进行检测。在诸多测量燃料电池内阻的方法中,电化学阻抗谱法由于可以准确获得阻抗频率谱、测得的数据丰富,因而备受瞩目。论文以此为背景,基于电化学阻抗法
异色物检测技术是用来将混入正常物料中的异色物检测出来,取代传统的人工分拣方式。该技术实现异色物剔除的智能化,极大提高了异色物分拣的效率和稳定性,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提
仿人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仿人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并以浙江大学自主设计的仿人机器人为背景,搭建基于Matlab-Adams仿人机器人
在射击训练中,模拟射击训练系统能够替代传统打靶的人工操作,减少主观误报,大大提高射击训练效率。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模拟射击训练系统得到越来越多基层
随着现代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厂对于被控对象一系列指标的控制精度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但被控对象的模型却越来越复杂,这就使得传统的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已无法满足现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仪器设备的创新,从最早的模拟化仪器到数字化设备,再经历了智能化仪器的变革,最终迎来了虚拟仪器的发展。早期的虚拟仪器通常使用GP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