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模拟射击训练系统研究与设计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sheep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射击训练中,模拟射击训练系统能够替代传统打靶的人工操作,减少主观误报,大大提高射击训练效率。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模拟射击训练系统得到越来越多基层部队官兵的青睐,其性能也在不断走向成熟。但现有的射击训练系统大都停留在实现自动报靶、存储打靶成绩等基本功能上,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射击训练需求。因此,本文致力于提供一套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模拟射击训练系统解决方案,使射击训练系统能够进一步检测到瞄准精确度、据枪稳定性、击发稳定性等影响打靶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的指标判断,给出对射击训练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打靶纠正建议,切实提高射击成绩。   本文主要工作在于模拟射击训练系统的机器视觉技术研究,给系统提供客观、可靠的打靶过程数据,是系统实现其功能的重要基础。打靶过程数据是指在射击过程中,运动瞄准点和击发瞬间射击点的信息数据。系统采用安装到射击枪上的激光发射器在瞄准时发射激光到目标靶,然后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目标靶上的图像变化,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处理得到该运动瞄准点的轨迹以及击发瞬间激光点消失的位置,从而实现打靶过程数据的获取。   机器视觉技术处理核心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目标靶图的识别,二是运动瞄准点的识别。目标靶图的识别主要采用轮廓检测结合Hough变换检测靶心圆,得到靶心圆的坐标和半径,即得到目标靶图的位置和大小信息,作为瞄准点坐标和最终射击成绩计算的依据。瞄准点的识别采用背景差分法,首先建立中值背景模型,然后通过图像差分,计算只包含目标的二值图像,最后通过连通域标识得到目标的具体位置。该处理过程算法效率较高,得到的数据比较精确,满足系统需求的同时,实现了系统实时性运行,解决了图像数据的快速处理问题。使用该技术开发的模拟射击训练系统具有成本低、拆卸方便、运行可靠等优点,能够被广大基层部队接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与消费国,但国内优质硬质合金生产所需的烧结炉主要依赖进口,而国外设备公司对关键技术的保密以及过高的设备价位,严重制约着我国硬质合金工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发展,电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对电梯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故障的发现与解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每台电梯都能够可靠运行,已成为提高物业管
本文分析了汽油机电磁阀式喷油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针对多种类型的电磁阀式汽油机喷油器,设计出灵活可靠的多功能喷油器驱动器,该驱动器可适用于不同电气参数的缸
近年来,机器人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的设计、制造、运行过程中,用以优化机构设计、验证正逆运动学和轨迹规划算法等。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在863计划的仿人机器人移动作业协
随着工业控制技术的迅速提高和以太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智能仪器设备开始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工控设备大多使用现场总线技术,但现场总线种类繁多,没有统一的协议标准,而以
在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国防事业中,依靠电机直接或间接驱动的设备极为广泛。随着人们对生产设备运行可靠性以及控制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节能环保,有效利用能源这一社会发展的共识,可调速、高控制精度、高性能、节能环保的驱动电机是未来发展的需要。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一种新型电机,是伴随着电力电子、微控制器以及稀土永磁材料发展而来。它的励磁部分用永磁体代替传统的绕线式绕组,使电机整体结构变的简单
分段式永磁低速直线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在低速直线运行场合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由于其存在强耦合非线性以及系统结构多样性等特点,目前尚无系统的理论和有效的方法解决该类系统的建模和性能控制问题。本文以综合性能最优即推力与电机系统体积之比最大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方法对分段式永磁低速直线同步电动机动、定子最佳配合进行研究。对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段式永磁低速直线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奠定理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清洁环保,发电效率高,是当前新型能源领域的研究重点。燃料电池工作时每一片燃料电池都可以理解为一个有着很小内阻的可变电压源,其内阻是反映燃料电池运行状态与发电效率的重要参数,为了评估各单片电池性能并及时发现异常的单片电池必须对单片电池内阻进行检测。在诸多测量燃料电池内阻的方法中,电化学阻抗谱法由于可以准确获得阻抗频率谱、测得的数据丰富,因而备受瞩目。论文以此为背景,基于电化学阻抗法
异色物检测技术是用来将混入正常物料中的异色物检测出来,取代传统的人工分拣方式。该技术实现异色物剔除的智能化,极大提高了异色物分拣的效率和稳定性,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提
仿人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仿人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并以浙江大学自主设计的仿人机器人为背景,搭建基于Matlab-Adams仿人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