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农业为本的传统社会对水资源的依赖性很大,水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因而使用权便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关键。水利社会史是研究水利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水利社会的核心问题即是水权问题,水组织、水经济、水信仰以及水习俗等系列问题的实质都是以水权的获得为基础的。因而,从水权出发来认识霍州水利社会的独特性,把握社会变迁中的民众生存状态,将进一步丰富我们对变迁中区域社会的认识。本文拟以霍州为个案研究其明清至民国时期水利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从霍州社会整体缺水的大形势出发,重点关注霍州彘水沿岸“四十里米粮川”等丰水区与陶唐峪等缺水区域的水利社会形态,通过比较研究,理清水资源在霍州区域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影响,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差异。水利社会研究中以水权为核心形成的地域冲突与合作是贯穿传统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认识水利社会中的矛盾及其解决机制,并对当时民众的生产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有一较为全面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水利社会变迁中人与人的关系,对我们认识社会发展中的变与不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试图从水权角度对区域水利社会史研究作进一步的补充,依据霍州特有的水资源类别,就其水资源利用类型、用水纠纷与调节、水信仰与传说等问题作探讨,探索水利社会史研究中一个小型水利社区的水利社会实践,理清在小泉小水众多的区域社会民众的生活形态,以期对我们当下的乡村社会建设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