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和吸入性肺炎的影响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卒中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总称。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及社会的高速发展,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血管病等危险因素逐年上升,脑卒中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吞咽是维持人体生存的基本功能活动,其生理过程包括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四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造成吞咽困难。许多内科疾病都可造成吞咽困难,如突发神经损害、进展性神经病、头颈部肿瘤等,其中脑卒中是最为常见的致病原因。约有一半左右的卒中病人发生吞咽困难。目前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人数也随着脑卒中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极易并发营养不良、脱水及其吸入性肺炎等,致使卒中后吸入性肺炎很难有效控制,进而对脑卒中康复造成直接影响,并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早期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基于此怎样有效的筛选、评价与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实现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降低卒中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是广大临床医生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临床上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实施吞咽康复训练后对卒中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其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116例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的方法为:电刺激治疗+常规治疗+吞咽训练组,后者采用的方法为:电刺激+常规治疗。患者食管邻近器官、咽部及其肌肉的协调运动锻炼称之为吞咽训练,评价患者入院24小时与吞咽训练3周后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在以上各时间段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或多或少的存在吞咽障碍,对其进行吞咽功能量表评估。两组吞咽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周吞咽康复训练后,干预组吞咽功能基本痊愈15例、明显好转14例、好转25例、无效4例,总体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13例无效、22例好转、12例明显好转、11例基本痊愈,在总有效率上仅达到了77.59%。对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34,P<0.05)。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入院时,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总发生率为12.93%(15/116),其中干预组为12.07%(7/58),对照组为13.79%(8/58),在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上两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吞咽3周后,对照组和干预组在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上分别为46.55%(27/58)和20.70%(12/58),而总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是33.62%,由此可见,干预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91,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且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要摈弃传统教学的模式,接受新课改的理念,把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只有这样,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才会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TN915.43,A,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
研究目的:从基因水平研究分析Aqp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的分布差异,根据SNP位点信息借由我们建立的不同位点突变的NMO-IgG检测细胞株进行临床检测,通过对不同研究组总体
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是由人或动物皮肤经脱细胞处理后得到的真皮样组织片,具有去表皮、脱细胞,无细菌生长、无毒性、无刺激性、无免疫排斥反应,有弹性、
摘 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巧妙使用微课课件,设计与教学主题或者教学重难点等相关的内容与答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本文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和阐述了微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0-0025-01  微课是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