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民族之魂,关乎民族的兴衰存废。研究文化,实际上是在研究人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研究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文化是人类生存的主要价值。每一种社会都有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缓慢过程,逐渐形成“积淀”和“底蕴”。文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和重塑,使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与时俱进的生机和活力,这就是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正在积极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转型期间的各种经济、政治、社会问题、道德和信仰危机、新旧文化机制、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矛盾。从国际角度看,东西文化的矛盾,宗教和种族冲突,民族分裂和战争等因素影响着新疆文化的发展走向。如何用现代文化引领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如何在发展与稳定中进一步发掘、展现新疆文化的特有魅力和吸引力,从而进一步丰富新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都是新时期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为指导,运用文化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政策理论等,结合民族发展理论、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实证调查法、比较法等,分别从理论和现实以及现代化趋势的层面分析了新疆文化现代转型的必然性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为新疆文化现代转型提供了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为新疆文化现代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新疆文化现代转型具有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必然选择。第一、二章描述文化现代转型的内涵、特性及发展规律,梳理新疆多元交融的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第三章结合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核心区战略地位、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中国能源的储备基地、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等重要地位,分析目前新疆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不适应因素及主要障碍性因素,考察了新疆文化现代转型面临着民族文化生存环境的冲击、境内外“三股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以及新疆文化的价值冲突等一系列挑战,文化的现代转型势在必行。第四、五章进一步分析新疆当前所处的新丝路战略、对口支援等发展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着地理环境,民族心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文化、社会公共事务发展不均衡等转型中主要障碍性因素。第六章提出新疆文化转型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文化转型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目标。第七章是本文的重点及核心所在。当前新疆面临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方面随之迎来了新的考验,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精神文化需求对政府文化治理渐呈倒逼趋势。基于此,在此章节中,提出通过在新疆培育法治文化环境,以法治文化、文化宣传、旅游文化为抓手,在新疆的城市、乡村中通过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探究将社会主义文化与民族文化相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同时,提出将现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作为新疆在新的机遇期中发展的精神引领,推动新疆文化在与新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城市交往交融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正面引领功能,宣传、树立新疆的形象,推进中国、新疆文化的创新发展。通过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新疆城市文化治理现代化,建构全方位的新疆现代文化转型路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