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法国著名作曲家、巴扬演奏家弗朗克·安捷列斯(Franck Angelis)的代表作品《音乐会组曲》进行详细、深刻、全面的阐述并加以剖析,试图挖掘出作品本身所携带的有关于本专业的发展在法国作曲家笔下的深刻体现,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进行一定现实演奏价值意义的分析。第一部分深刻分析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乐曲内涵。在音乐的本体分析中论述了作品的题材特征,在结构上体现了套曲与单章组合的原则,并按照乐章的顺序将全曲的各种有特点的音乐语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曲式方面,全曲的三个部分各不相同,涉及曲式结构小到乐段,大到复合曲式;在和声的运用方面,也根据各个乐段所要表现的不同思想内容,选用不同的和声语言与之对应,如复合功能的和声、加外音的和声、四度和声等多种现代和声技法:在复调技法方面不乏锐意创新,力求兼收并蓄,既不忘“返古”,又不失“现代气质”;在调式方面频繁的转调,乐句的不可分性都体现了二十世纪音乐创作的特点;另外在作品节奏方面运用也独具风味,作曲家大量使用复节拍,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节奏语言,使得作品中浓郁的民族特色得以张现。第二部分笔者从演奏的角度对乐曲中出现的大量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技术难点加以分析,如大段的抖风箱、三行乐谱的正确演奏、快速跑动的右手与不规则节奏的左手的完美结合、变音器的使用以及持续低音的创作技巧等。笔者力图通过详尽的分析与讲解,以昭示演奏者更加完善的理解和正确的演奏,并希望大量的专业作曲家可以更好的借鉴和创作出更多更适合巴扬演奏的优秀作品,以促进我国在巴扬的专业领域的创作不断繁荣,演奏层次不断提升。第三部分从更加立体的角度概述了作为现当代的新兴器乐——巴扬的发展与结构特点,并挖掘作品所携带的艺术价值及创作意义,除了将巴扬的演奏特性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并将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与传统的和声、东方的民族色彩、法国的流行爵士乐加以融合,在演奏状态从机械的物理过程转化为人为理念加以控制的生动的美感过程中,体味一种发于理,而深乎于理的表演境界,并在此基础上架构中西融合的审美理念,以达到巴扬演奏个性化的升华。最后,笔者得出了分析安捷列斯《音乐会组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