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林业的发展环境在一步一步地优化,林业发展的保障能力明显加强,但林业的投入与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缺口,我国林业“产融弱质性”的特征仍然使林业的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单纯的国家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主体的国有森工企业仍然面临着资本结构单一、负债比率过高、对国家投资较为依赖、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企业盈利能力较弱、资本市场融资利用不充分以及缺少林业金融支持等问题。因此,研究森工企业融资问题,提高森工企业融资能力,对于国有森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融资理论、资本市场理论以及投资组合理论,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国有森工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成果,总结和借鉴国外林业企业融资的成功经验与具体做法,针对我国国有森工企业的融资现状和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我国国有森工企业的融资体系,提出了我国国有森工企业的融资对策,最后以吉林森工集团作为案例,对国有森工企业的融资问题作了实证分析,得出融资对森工企业盈利的相关联度较高,融资的合理安排是企业重要的财务安排,建立企业最优融资结构和良好的企业环境是企业取得成绩的关键。在构建国有森工企业融资体系的过程中,明确了我国国有森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融资目标,并在目标的指导下,选择了适合森工企业发展的融资策略和融资工具,分析了我国国有森工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应作出不同的融资策略安排,并从投资人和筹资人两个角度,权衡企业融资风险、融资成本和收益,为国有森工企业建立了最优融资结构模型,同时指出模型的局限性。在融资体系的构建中,面对国有森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融资风险的评估与识别、融资风险指标的选择以及融资风险的应对,达到对融资风险进行控制的目的,最终为国有森工企业的融资及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保证。针对我国国有森工企业负债融资比例较高、企业对国家投资及银行贷款较为依赖、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盈利能力较弱、资本市场融资力度较低以及外部环境的约束和缺乏有力的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做保障,提出了我国国有森工企业的融资对策,具体包括切实有效地利用政府的宏观引导和惠农政策,建立林业金融支持体系以及进一步深化国有森工企业林权制度改革。这些举措的实行将为我国森工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保证我国森工企业更好更快速地向前发展。本文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理论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对国有森工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尤其是从投资人的角度建立融资结构模型反过来供融资方去使用和借鉴,实现了研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