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首次发布“美国最好的大学”排名,之后英国、德国、加拿大、中国等众多国家也相继推出了大学排名,大学排名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并逐渐成为评估大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帮助学生择校、引导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流向,促使大学发现自身问题、加强大学之间的竞争、引起社会对大学的关注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大学排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广遭质疑,而这一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构成大学评价的基础,是排行榜质量的关键,对排行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通过梳理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运用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各排名指标体系进行系统分类和多维度分析,追溯其发展演变历程,寻求其共性、个性特征,进而探讨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首先,在针对所研究对象可准确获取信息的基础之上、各个排名指标体系及权重的历史沿革以及它们的显著影响力,选取了国内外十二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参考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分析模式,深入具体地介绍了各个排名指标体系的产生时间、演变历程、排名理念、指标权重构成及变化、并融入其个性特征。其次,在对各个排名指标体系进行处理定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比较的过程,得出各个排名指标系的七个共性特征,分别为一级指标趋向一致,综合性较强;以投入、产出指标为主导,过程指标略有涉及;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差异明显;教学与科研指标的权重设置合理;逐步重视定性指标;增设国际化评价指标;排名结果采用数字排名等。同时,在深入理解各个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指导大学排名及其指标体系的健康发展,其发展趋势为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愈加注重自身特色;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愈加侧重产出指标;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愈重视相对量指标;明确自身定位,合理确定教学与科研指标的权重;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匹配合理:国际化趋势明显;分组排名逐步将替代名次排列。最后,对我国高水平的大学建设也分别提出了建议:明确自身定位,确定发展战略;加大经费投入,注重产出效益;重视规模效应,坚持特色发展;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提高;培养国际视野,参与国际竞争。可以看出大学排名作为反映大学质量内涵的一种方式与手段,具有自身的优缺点,因此必须正确看待大学排名,但必须尽力完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