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生活环境蝇种鉴定及角蝇ITS序列检测与分析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dfhkot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调查我国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传播媒介的种类,并建立一种能快速准确筛选疑似传播媒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本研究采集内蒙古戈壁地区骆驼主产地骆驼生活环境中的蝇类,利用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进行了种属鉴定;并根据斯氏副柔线虫的ITS全序列设计引物,从各种蝇体内扩增斯氏副柔线虫的ITS序列,进行可疑传播媒介的筛选;并对疑似传播媒介-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rDNA的ITS基因序列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用DNAStar5.0软件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戈壁地区骆驼主产地骆驼生活环境中有3科5属11种蝇;从其中的西方角蝇中扩增出一段与斯氏副柔线虫ITS序列同源性达99.2%的片段;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的ITS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994bp和962bp,两种角蝇ITS基因序列的遗传相似性为86.8%,差异性为14.9%,差异包括碱基的插入与缺失、替换与颠换,共有190个识别位点,并全部集中在ITS1和ITS2区。论文详细描述了骆驼生活环境中各种蝇的形态学特征,附有各蝇种的整体彩图和具有鉴定意义的局部彩图,弥补了一般检索工具书只有文字描述而没有图片的缺陷,编制了骆驼生活环境蝇种检索表;探索出了比传统方法省时省力,且能快速筛选斯氏副柔线虫可疑传播媒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填补了国内外在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的一些空白,为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及其幼虫的种类鉴定提供了分子识别标记,对今后角蝇属种系发生关系和分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上述研究成果为弄清我国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的确切传播媒介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会学、想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出,将从根本上改变小学生机械重复、消极被动、死记硬背等学习状况,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的课堂学习兴趣。本文从童话的魔力、各种活动的开展、儿歌教学、多媒体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对学生学习进行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 激发学习兴趣 童话的魔力 各种活动
在新课改中,英语教学目的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外语工具,而是为了使他们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创新。一句话,英语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向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有效的素质教育,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思想认为,语言学习就是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此为出发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其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高考中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试要求更加凸显,比例也逐渐增大,难度也在不断提高,有些考生面对学生的阅读理解题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主
摘 要: 生态化英语课堂是从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生态元素,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新型的课堂。本文从精心创设情景,实施和谐互动;运用图式理论,开展激情互动;积淀丰富涵养,有效激发原型等方面探讨了构建生态化英语课堂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堂 生态化 构建    叶澜教授强调:“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
一、高中英语朗读的方式    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常见的阅读方式有:  (一)略读。寻找主题句,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
一、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英国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也指出:“不把语言和应用它的文化联系起来,便不可能对这个语言有所了解,……对任何一种生活条件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并拥有不同文化的民族所操的语言的研究必须要通过它的文化和环境来进行。”许多语言与文化关系的
禽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是包围在病毒核心外的一层膜结构,介于核蛋白与脂质双层膜之间,与组成脂质双层膜的类脂紧密结合,在维持病毒形状与完整性上起重要作用。M1蛋白参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