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ong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教育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物,是通过公民知识的学习和公民行为的训练以培养社会明达公民的手段。在民国建立后的十几年里,逐渐从产生到发展,从综合到分化,社会对公民教育的认识也逐渐清晰。1922年,“壬午学制”出台,公民科得以设立,取代了中国传统的修身科,成为中小学系统实施公民教育的中心课程,中国公民教育产生并得到发展。学术界对民国前期公民教育的相关研究已比较多见,而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的公民教育考察则相对薄弱。为更好地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民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论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与公民教育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做出澄清,然后回顾了清末至民国前期中国公民教育由萌芽到产生、发展的过程。第二部分论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党义科代替公民科等相关问题。党义科相对于公民科,范围过于狭窄,最终被撤销。但党义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指导方针,始终不变。第三部分主要考察1932年公民科重新设立以后,小学公民训练的相关政策、实施及小学公民知识的学习。1933年,教育部颁布《小学公民训练标准》,使小学公民训练课程更加清晰、规范、系统。此后,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家和社会形势加以修订,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小学除设立专门的公民训练以外,公民知识的学习也不可忽视。初小公民知识融入常识科中,高小公民科归入社会科。第四部分主要考察中学公民科的设立、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变化及中学训育活动。1934年,《中学公民课程标准》颁布,公民科内容细致,繁多,突出国家和民族观念的培养。此后,中学课程标准历经修订,公民科一直得到保留和延续。中学除公民科外,训育也在发挥着自己的效用,可以作为辅助完成公民教育的手段。第五部分论述童子军训练和学生自治这两种专门的公民教育形式。作为训育的组成部分,童子军训练和学生自治又可视为专门的公民教育,发挥着自己独有的效用。第六部分论述中小学公民教育的补充形式和其他途径。除了公民教育的中心课程公民科以外,国文、历史、地理三科也是公民教育的重要领域,依据各自的学科特点渗透了大量的公民教育内容,对中小学生爱国观念的启发和国家民族意识的培养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公民教育的补充,学校课外活动、社会活动,校歌、校训、校风的潜移默化,教师的言传身教等都是辅助完成公民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七部分总结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特点、经验、不足以及对当今公民教育的启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小学公民教育在继承和发展民国前期公民教育的基础上,融入了国家和政党的意志,更为系统和规范。三民主义成为公民教育的宗旨,更加推崇中国固有道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教育,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公民教育的效力,使爱国抗战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南京国民政府公民教育值得肯定的地方。研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民教育,对当今公民教育的复兴和发展有不少启发和帮助,能够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其他文献
随着低碳经济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提出和发展,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根据这一趋势,本文探讨了现代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
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食品中耐药细菌和耐药基因引起的人类疾病威胁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热点。因此,全面开展从农场到餐桌耐药细菌的风险评估研究具有十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随着三农问题不断的深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是关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针对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及管理的必要性和重
介绍了加速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实例,可以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用的技术参考。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发展着,但却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钢铁冶炼技术不够成熟,造成原材料的浪费以及炉体的损耗。如能在现有的基础上通
天津美术馆北立面玻璃幕墙计算跨度达14m,采用玻璃肋全玻璃幕墙,为国内已知最高单片玻璃肋板块。其设计与施工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明确建筑方案的可行性,文中对该项目玻璃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度提出"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那么,审计这把"刀"到底挥向何处,又该如何掌握挥刀的力度,具体效果最终要靠审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在发达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期望获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提高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外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国内
本文通过对我国股份支付准则的研究,指出了我国股份支付准则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目的是为完善我国股份支付准则提供参考。
一、广东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体制与格局的不适应性广东高速公路至2004年底通车里程已达2 500公里,预计2007年将达4 000公里,2030年拟达8 000公里.广东高速公路发展的辉煌成绩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