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村“补救型”养老模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和完善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社会养老保障,是破解“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举措。当前,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山西原有的养老保障方式已经过时。同时,山西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以及农村养老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又对山西农村养老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山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点以及农村养老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本文设计了适应山西农村养老三层次需求的“补救型”养老模式。模式的第一层次满足农村养老的最低层次需求,通过建立农村最低养老救助制度来满足贫困老年人的经济需求,通过继续支持家庭养老以及社区养老来满足老年人对日常照顾和精神慰籍的需求。模式的第二层次满足农村养老的中层次需求,针对山西地区经济不平衡、省内人民收入存在差异的特点,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通过建立不同缴费和给付标准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来实现对这一人群的养老保障。模式的第三层次满足农村养老高层次的需求,针对山西农村较富裕农民的高层次养老需求,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来实现更高层次的养老保障。为了验证“补救型”模式在山西实行的可行性,本文在第五章分别从经济可行、社会可行、经验可行、技术可行等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山西农村养老最低救助需求量,以及预测山西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证明在山西实行最低养老救助制度是可行的。通过测算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能力,证明在山西的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缴费和给付标准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可行的。通过分析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的社会基础,建立商业养老保险的技术基础证明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以及建立商业养老保险同样可行。通过对山西农村“补救型”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可见,国家及地方在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是“补救型”养老模式顺利运行的关键。所以,国家和地方应在经济上承担最低农村养老救助的责任,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商业养老保险顺利开展。
其他文献
控制城市建设规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罗干近年来,北京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确实取得了显著进展,成绩很大,应予以充分肯定。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总体规划进行了深化。完成了部分
热力发电厂的疏水系统是整个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整个厂区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一旦出现故障问题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给正常
由于焊接机器人系统的合理设计,改善了传统焊接方式中存在的操作失误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从而为铁路移动装备安全运用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电力机车
<正>有人说,查"小金库"会比登天还难。虽然形容的有点言过其实,但也比较形象。因为小金库的现金肯定不会出现在正常的往来账目上,必然会另立账目,或者甚至干脆没有任何账目,
<正> 一苇渡江,白莲东来,作为“夷狄之术”的佛教从印度辗转来到中国。《维摩经》正是体现在家信徒形象的一部大乘经典,经中所谈及的成就佛国论、在家菩萨的利他实践观以及超
论述了利用社区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行性、必要性、适用性和手段性.环境保护问题本质上是个合作问题,而社区是一个能够促进人们之间合作的情境,因此利用社区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具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经济也日趋全球一体化,使得电子商务这种新型贸易形式迅速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1998年美国通过国际互联网完成的商品交易额高达3000亿美元,从业人
通过总结两年试点经验,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完善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相关规范,加深了对认
在美国汉学研究中,费正清等倡导的“冲击—回应”模式和保罗柯文为代表的“中国中心观”模式,形成了当代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两种对立的理论体系,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中国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