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2011年,南海争端经历了一个发酵、升温、激化和阶段性降温的过程,成为中国周边外交乃至地区和世界热点议题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主流媒体作为官方声音的代表,积极发挥着信号传递者的作用。本文以南海争端为例,重点探讨中国主流媒体在以此为代表的外交争端中的表现与作用,分析其背后原因所在,并指出其尚存的缺陷与改进方向,以为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研究铺垫道路。本文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代表,通过对其在2010-2011年期间有关南海争端的新闻报道进行取样统计研究,得出中国主流媒体的报道与中国政府的有关政策和外交行动基本匹配等结论;通过对海外媒体引用、转载新华社有关南海争端稿件的统计研究以及有关国家的立场变化,从定量、定性及取样说明三个角度,研究了中国主流媒体所传递的信号的作用与反馈;结合传播学、前景理论、观众成本理论等理论工具,以及南海争端演化期间的世情国情,对于中国主流媒体在外交争端中所发挥的信号传递者的作用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和说明,既阐述了正面作用,也指出其负面影响之所在;本文还从媒体属性、外交政策、国际利益等三方面分析了中国官方主导的主流媒体在外交争端中发挥以上作用的原因,并结合当前国际国内舆论场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主流媒体在打通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以及对海外信息投放、议程设置等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