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创业不仅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将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主要动力。在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民增收难、就业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主要是因为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形式单一,农民创业活动积极性不够强烈。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解决农民问题将由单纯依靠政府提供措施来提高农民收入转变为从农民自身入手,提高农民自身创业积极性从而解决其增收难、就业难的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农民创业者作为“双创”背景下数量庞大、潜力巨大、需求最强烈的群体,已经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对活跃农村经济,积极稳健加速城镇化进程以及提高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创业活动中,创业动机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得到不断强化从而产生创业行为。创业动机产生和强化的过程作为创业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对创业活动具有以下重要的作用:首先,创业动机能够激发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有意识地寻找创业信息、识别创业机会、整合创业资源开发创业机会。其次,创业动机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创业目标,引导创业者朝目标不断前进。最后,创业动机在复杂、艰难的创业活动中能够帮助创业者保持信心和积极性从而激励创业行为。因此,分析影响农民创业动机的因素以及探讨农民创业动机与其绩效之间的关系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基于江西省1080个已创业农民样本,首先以生存型创业动机为参照,利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创业动机的因素。选取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风险偏好、一技之长)、家庭特征(人均收入、政府人员联系、家庭人数)作为自变量。结果表明:性别、年龄、人均收入、一技之长、风险偏好、是否与政府人员联系以及家庭成员人数都是影响农民创业动机的重要因素,其中年龄对农民成长型创业和价值型创业的影响为负。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对农民创业动机没影响。其次,利用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民创业动机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将农民创业主观绩效、客观绩效及成长绩效作为因变量,创业动机作为自变量,选取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风险偏好、一技之长)、家庭特征(人均收入、政府人员联系、家庭人数的)作为控制变量,结果表明:创业动机是影响创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创业动机水平越高创业绩效越好。此外,一技之长、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成员人数、是否与政府人员联系、性别、婚姻状况,风险偏好对农民创业绩效均有显著影响而文化程度对创业绩效没影响。最后,通过对创业动机影响因素以及创业动机对绩效影响综合分析,分别从政府、农民自身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