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作为衔接学校与社会的重要场所,新生对学校良好的适应能力密切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学一年级学生(以下简称为“大一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不容乐观,学校适应问题层出不穷,影响了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体育锻炼作为影响大一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以来未受到学校、家庭的重视,学生无法自觉的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使得体育锻炼未能发挥对学校适应的积极作用。因此,提高大一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可以从挖掘大一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角度进行考虑,通过引导大一学生自觉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来增强学校适应能力。意向性自我调节重在从主观能动性上激发青少年发展潜能,对提高大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主性,进而提高大一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体育锻炼行为以及学校适应三个指标,分析大一学生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体育锻炼行为与学校适应的基本现状,正确认识大一学生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体育锻炼行为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量表、体育锻炼行为量表与学校适应量表为研究工具,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11所高校的大一学生为研究被试,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问卷1094份,经过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1059份,运用Excel 2010、SPSS 22.0及AMOS 24.0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一学生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及其各维度、体育锻炼行为及其各维度、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均处于中等水平。2.大一学生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体育锻炼行为、学校适应受性别、年龄、生源类别和专业类别的影响。3.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体育锻炼行为和学校适应之间两两相关,且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可以正向预测学校适应,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可以正向预测体育锻炼行为,体育锻炼行为可以正向预测学校适应。4.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对大一学生学校适应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且体育锻炼行为在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与大一学生学校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根据研究结论,建议家长与学校方面加强培养大一学生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引导学生利用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策略调整自身状态,提高大一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同时,大一学生要树立正确体育价值观念,培养自主锻炼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学校适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