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往研究初步表明[1]:胸椎小关节紊乱与某些胃肠功能性疾病相关,其中手法手法整脊纠正胸5-8小关节紊乱可更有效地改善部分胃功能性疾病的相关症状和调节胃电活动。通过对60例胸5-8小关节紊乱并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别观察和对比手法整脊整复胸5-8小关节紊乱和内服吗叮啉两种处理方法对患者胃电图及对脾胃虚弱型痞满病患者中医证候群的疗效的改善情况综合临床研究来观察、验证手法整脊纠正胸5-8小关节紊乱对脾胃虚弱型痞满病患者中医证候群的疗效及胃电图的改善作用,并分析各观察指标改善之间的相关性,阐释手法整脊整复胸5-8关节紊乱对痞满脾胃虚弱证可能的现代医学机理。 方法:根据随机分组试验原则,将符合中、西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30例:采用手法整脊整复胸5-8关节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内服吗叮啉。共治疗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判断治疗效果。综合以上临床研究来观察,并分析各观察指标改善之间的相关性,并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 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手法整脊组对脾胃虚弱型痞满病中医证候群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组患者证候群中除恶心呕吐、困倦乏力外,余各证候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1或P<0.05)。观察组患者证候群中胃脘或脘腹胀满、暖气返酸二项疗效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组(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证候群总改善率96.7%,无效率3.3%;对照组证候群总改善率80.3%,无效率19.7%。结果表明手法整脊整复胸5-8关节紊乱对痞满脾胃虚弱证治疗4周后手法整脊组证候痊愈率40.0%,显效率36.7%,有效率20.0%,无效率3.3%;内服吗叮啉组证候痊愈率20.0%,显效率33.3%,有效率30.0%,无效率16.7%,经统计学处理,手法整脊组证候疗效优于内服吗叮啉组(P<0.05)。手法整脊组证候群总改善率96.7%,无效率3.3%;内服吗丁啉组证候群总改善率80.3%,无效率19.7%,两方对脾胃虚弱型痞满病均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P>0.05)。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胃电参数影响的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餐前胃电参数之DF、DP、N%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B%、DFI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餐后胃电参数中DF、DP、N%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B%、DFIC、DPI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餐前胃电参数中观察组之 DP、N%较对照组非常显著升高(P<0.01);T%、B%、DFI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或P<0.05);DF、DPI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餐后胃电参数中观察组之DP、N%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T%、B06、DFIC、DPI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或P<0.05)。因此,经过四周治疗后手法整脊组能够显著改善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胃电节律,并且疗效优于内服吗丁啉组。 结论:本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观察组及对照组对脾胃虚弱型痞满病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改善脾胃虚弱型痞满病患者的脾虚证候群、胃电节律有一定的疗效,而且手法整脊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内服吗丁啉组。本课题研究证实手法整脊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疗效确切,痞满病患者中医证候群的改善与现代医学胃电参数改善相一致,从而推断手法整脊组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改善该病患者的胃电参数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