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洋县位于秦岭主脊南坡腹地紫柏山南麓。近年来,由于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差且伴随着降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县区地质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是通过对地质灾害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范围进行预测,圈定出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域,不仅可以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指导洋县移民搬迁选址工作,同时为洋县经济发展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本文依托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下达洋县等13县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任务,通过对洋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等情况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总结出县域地质灾害发育的类型、特征及规律,筛选出地形坡度、地貌类型、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植被覆盖率、年均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7个主要因素指标。以GIS为技术支撑,建立了洋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各评价指标的量化处理,通过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方法的比对和研究,最终选取了信息量法作为洋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同时,建立了洋县空间数据库,完成了各评价因子图层的提取及栅格化,将县区按1km×1km的规则网格划分为3429个单元。结合信息量评价模型,在建立洋县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MAPGIS软件输入编辑、属性库管理、空间分析、工程输出等功能对评价因子指标的不同状态进行信息量计算,通过空间叠加分析最终得到各评价单元的综合信息量值,实现了洋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将全区分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4大区14个亚区,并绘制出了洋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