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研究——以档案史料为中心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默川以阴山为屏黑河为带、东控北平、西连甘肃、南为山西之门户、北扼蒙古之咽喉,处在连接漠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西藏的核心地带。由于土默特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所处的环境,清代至民国时期一直走在历届中央政府实行移垦、同治以及推行“一体化”政策和进程的前沿,成为整个内蒙古地区社会经济变迁最为典型的地区。  地区财政演变的历史轨迹,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土地关系、经济形态、民族人口以及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社会经济变迁。本文以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这一独特的视角,利用归化城土默特副都统衙门档案、土默特旗民国档案(土默特旗成纪年档案)等第一手档案史料,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对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进行实证研究。抓住土默特旗财政在民国时期各发展阶段的内容和变化的线索,进一步深入剖析该旗旗财政危机及其社会历史根源。并以此为个案,试图呈现一部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与政治、经济和社会互动的,多角度和多层面的历史画面,并反映近代内蒙古社会变迁之梗概。  论文解读了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管理体制,并以财政收支体系为核心,进一步深入分析其财政收支规模、结构的变化和变动,最后重点讨论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危机及其社会历史根源。全文由引言、正文、结束语和附录四个部分五章内容组成。  财政管理体制,是分析讨论财政收支规模、收支结构等内容的重要前提。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管理机构设置复杂,与当时省县政府具有密切联系。土默特旗旗署(旗政府),是本地区最主要的军政和财政机构。绥远省政府管辖土默特旗,各县(乡)政府也以代征、代管或拨解等形式参与土默特旗财政收支相关业务。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管理制度,在清末新政一系列改革基础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会计科目和预、决算等制度有了现代色彩。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以“自收自支”为根本性质,以“自收不自主”、“自支无可支”为总特征。  财政收支体系,是财政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支撑。本文紧紧围绕土默特旗在民国各阶段财政收支体系,对其历史由来、基本内容以及演变等方面作深入剖析。财政收支规模变化及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动,是从整体上把握财政演变轨迹的科学依据。在整个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收入规模日益缩减。与此相反,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支出不断膨胀。强制“协饷”及临时军政费等支出给土默特旗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样,造成土默特旗旗库如洗、债台高筑,其财政陷入了严重危机。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经过民国政府时期的财政危机,到国民政府时期经过“励精图治”达到短暂平衡,又很快在日本侵略的大背景下濒临绝境,到解放战争时期在动荡变革中枯萎,最后步履蹒跚地走进新时期。  绥远当局对土默特旗财政、资源、包括旗权等恣意侵夺,是民国时期土默特旗遭受严重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民国时期内蒙古所属各蒙旗,在经济方面受当时省县的欺压与剥削,政治上各蒙旗地位日渐下降,饱受历届中央政府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政策。而土默特旗财政以及旗政危机,在内蒙古蒙旗中极具代表性,是近代内蒙古地区社会经济变迁的一个缩影。  以档案史料为中心的研究地区财政史的方法,为全面了解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演变铺垫出一条小径,为蒙古族经济史研究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中国内地和香港民商事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为研究对象,从一般理论着手,以英美国家和主要的国际条约制度为出发点,对两地相互承认与执行民商事判决的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共同侵权法律制度作为侵权行为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司法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共同侵权法律制度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学者们对共同侵权的研究著述较多,对其本
在当代中国,选择何种刑事法治,是刑事政策模式的选择问题,这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中外刑事政策实践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犯罪预防体系中司法
印度的百年大党国大党对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却也经历过一个兴衰沉浮的过程。从国大党独立以来在中央和邦执政的起伏变化看,1947年至1967年是辉煌的20年,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