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菅原道真是平安时代最伟大的诗人,被尊为“学问之神”,现存诗514首,其中应制诗高达114首。论文首先以《怀风藻》与“敕撰三集”为基础,论述了菅原道真之前日本诗坛以宫廷应制诗为主导的创作风貌,继而深入探究菅原道真应制诗的类型及思想内容,在群臣宴游娱乐的氛围下,展现出道真高超的诗才,节令、咏物、咏怀等皆被纳入到应制诗的麾下,由诗人尽情发挥,从而拓展了应制诗的题材范围与表现力,并将应制诗与其他类型的诗歌接轨。应制诗的内容在道真笔下也不再仅仅限于逞才使气,更多了诗人真情的流露和对事物即时的感怀,从而充实了应制诗的思想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菅原道真应制诗的艺术成就,并深入考察其应制诗中的格律艺术、对仗艺术和用典艺术等,以及道真应制诗对中国诗文的受容。菅原道真的汉诗代表了平安时代前期日本汉诗的最高成就,特别是其应制诗,不仅继承了《怀风藻》和“敕撰三集”中以宫廷诗为主导的创作传统,更一改应制诗的浮靡之风,在接受中国应制诗与日本前代应制诗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将应制诗的艺术成就推到了与其他咏怀抒情等诗歌同样的高度,有平淡自然之风。菅原道真以应制的形式来咏怀、咏物,也启发了菅原道真之后日本汉诗创作之路,为日本后世律诗的定型与发展起到了建设性作用。菅原道真正是在熟练掌握并运用汉籍的基础上,身体力行,逐渐摆脱了对中国汉唐诗歌的简单模仿,从而推动日本汉诗向着“和魂汉才”之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