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高效安全的微支付协议问题进行了研究。电子支付根据其金额的大小可以分为宏支付和微支付。宏支付一般交易金额较大、安全性要求高,通常使用数字签名、公钥加密等实现安全性;微支付交易金额一般较小,有时甚至小于能耗所带来的成本,但对效率性要求很高,因此不能照搬宏支付方案来实施。微支付过程应该简单,通讯能耗低,并且满足一定的安全性。2013年,Yang等人提出了具有找零功能的微支付协议,并且能够构造出合适长度比例的hash链。每次交易支付时,使用的成对的hash值进行认证,用户的存储和商家的计算都是双倍消耗。在巨大交易量的情况下,浪费了大量的计算和存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变面额微支付协议。和其他固定面额微支付协议相比,可变面额微支付协议不仅满足安全性,还降低了交易中的计算和存储负担。2013年,Liu-Yan提出了基于插值多项式的轻量级微支付协议。在该协议中,银行可以控制的去选择用户,从而谋求非法利益,并且不被其他参与者发现,对于商家来说是不公平的。由于金额较小,用户可能不会验证结果。为了弥补这种缺陷,提出了一种公平性的微支付协议。另外在Liu-Yan协议中,需要大量用户同步共同选择一个进行宏支付的用户,同步性要求太强,限制了协议的实用性。当用户数增加时,更多用户的微支付才能以更小概率转化成某一个用户的宏支付,计算复杂度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承诺的可验证公平性微支付协议。分析了Liu-Yan方案中的安全问题威胁,并且以“1个用户—1个商家”的模型代替Liu-Yan方案中“大量用户—1个商家”的模型,以数据承诺技术为基础保障结果的正确性和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