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SI多层铜布线碱性精抛液及其CMP工艺的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1982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际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已经进入7nm产品的研发,国内开始对28nm产品进行研发。提高集成度、增加互连层数,成为微电子发展的必然趋势。化学机械平坦化(CMP)是目前公认的实现材料局部和全局平坦化的最有效方法,广泛应用于IC制程的表面平坦化处理。然而新材料(低-k介质)、新结构(FINFET)的引入,对平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细线条节点,目前国际上提出了三低的要求,即低pH、低磨料浓度、低压力。铜CMP工艺中,碟形坑和蚀坑作为关键技术参数,关系到互连之间的断路、短路等可靠性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国际酸性抛光液通过加入抑制剂(BTA),以实现平坦化,但高抛光压力对低-k介质造成严重破坏;并且BTA等衍生物的污染,给后续清洗带来困难等。因此以化学作用为主的碱性抛光液代替以机械作用为主的酸性抛光液,成为了必然发展趋势。但是碱性抛光液以化学作用为主,存在各向同性,低凹处铜线条腐蚀问题突显,需要更多的工作解决此问题。本文主要基于两种螯合剂(FA/OV与FA/OVI),对抛光液和抛光工艺进行优化和研发,以实现平坦化相关技术指标要求。首先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明确了精抛目标:高的铜钽速率选择性(对阻挡层速率趋于零);低的碟形坑与蚀坑值(低凹处实现有效钝化);有效去除残余铜(一致性及铜抛光速率要求)。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碱性抛光液的可行性,通过抛光液各组分及抛光工艺的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其对抛光速率、铜钽选择性、一致性、平坦化影响规律。通过单因素规律,优化抛光液配比和实验工艺条件,用于图形片抛光测试。对比FA/OII型精抛液与FA/OV型精抛液,研究了一致性对于平坦化的影响规律;并基于FA/OVI型螯合剂,通过化学机械平衡与动力学控制过程,分析了不同氧化剂与螯合剂协同比对平坦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A/OV型碱性精抛液,速率一致性较好,能有效去除残余铜,碟形坑、蚀坑在工业要求内;研究的FA/OVI型碱性精抛液,通过过抛阶段平坦化评估,提出了动力学控制过程的理论模型,得出以化学作用为主的碱性抛光液,当氧化剂与螯合剂协同比处于区间2.5-3.5时,可以实现对低凹处铜线条的有效钝化。
其他文献
《法国中尉的女人》(以下简称《法》)是英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一部畅销小说。本文着重从后现代叙事角度评析福尔斯的《法》的创作艺术。笔者认为福尔斯的小说创作
光引擎是硅基液晶(LCoS)投影显示系统的核心部件。为了掌握LCoS光引擎各组件的实际工作情况,了解实际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以被广泛使用的三片式ColorQuadTM结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线作为覆盖范围最广的网络,频率范围高达30MHz的低压电力线被认为可以实现包括Internet接入、视频和语音流等应用的高数据率传输,成为“最后一公
近年来,随着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伴随冲击波在激光冲击强化、激光点火、激光推进、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清洗技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到目前为止,各国
目的客观评估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听力,并分析其可能的致聋遗传病因。方法对广州某聋校206例(412耳)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行纯音听阈、声导抗、睡眠状态下的听性脑干反应(ABR)
RWG基函数定义在具有公共棱边的三角形对上,建立在RWG基函数上的矩量法要求剖分的每个三角形的边长在十分之一波长左右,产生的未知数较多,为解决电大尺寸问题带来了困难。为
<正> 21世纪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更是充满希望的时代。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和国家新的课程标准的相应出台,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会议
<正>数字电视的显示方式主要有阴极射线管(CRT)型直视式显示器、液晶(LCD)显示器、等离子体(PDP)显示器、阴极射线管(CRT)型背投影显示器、硅基液晶(LCoS)投影(含前投影、背
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作为一种光学纤维,广泛地应用到通信、传感、工程、军事等各行各业。本文主要通过MATLAB和Rsoft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来研究光纤光栅的基本特性及新结构的腐
随着通信及消费类电子的迅速发展,SOC(system-on-a-chip)片上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今便携式电子设备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SOC中集成的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和强大,因此低功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