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旅游发展的双重作用。然而,在旅游业急速发展与游客生态意识薄弱的背景下,国家湿地公园在发展中呈现出植被覆盖率降低、水体污染严重、游客体验下降等问题,损害了湿地公园的生态健康并削弱了其旅游价值。因此,兼顾保护湿地资源与提升游客体验,积极探索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与开发的策略方法,是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应有之义,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鉴于此,本文以湿地旅游研究与游憩机会谱理论的相关研究为基础,选取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分析、田野调查、数理统计与ArcGIS技术等方法,建立了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梳理了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游憩机会并进一步构建了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游憩机会谱。研究表明:(1)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由管理与服务完善程度、社会交往支持程度、动植物氛围活跃程度以及水环境健康程度四个方面的19个指标构成,是确定各区域游憩机会等级的依据。(2)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游憩机会共涉及28项游憩活动,通过不同游憩活动在各游憩区的组合,总结出四种游憩机会类型,即静态休憩型、湿地生态型、项目娱乐型与运动游乐型。(3)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游憩机会谱可以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一个游憩机会等级指向特定的自然与人文游憩环境及其可以开展的游憩活动类型。(4)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游憩机会谱的应用建议可从湿地公园管理者与湿地公园游憩者两个方面提出。本文对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游憩机会谱的构建研究,是拓宽游憩机会谱理论适用领域的有益尝试,也为国家湿地公园的科学规划提供了理论借鉴。但是研究中评价指标的选取还需要拓展,研究对象也有待进一步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