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边境地区的安全和巩固以及加速边境地区的发展。东北三省边境地区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东北三省边境地区借助政策的东风以及自身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经济增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经历过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发展新常态后,“新东北现象”出现,东北三省边境地区经济增速急剧下滑,人口大量流失。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密切相关,区域内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二者的协调发展问题成为制约东北三省边境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关乎到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本文以东北三省边境地区31个县级区域(包括县级市、县以及市辖区)为研究地域单元,结合2003-2017年数据,选取2003、2010、2017年三个时间截面,利用人口与经济增长率、人口-经济增长弹性系数、地理集中度、相对迁移指数以及不匹配指数等指标对东北三省边境县域人口与经济时空发展演变及二者时空分布的协调性进行研究。在二者协调性分析的基础上,以不匹配指数为因变量,以市场、政府、地缘政治和经济等11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影响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不匹配状况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结合边境地区特殊性和各自发展状况提出相应发展建议。本论文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明确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以及研究意义。其次,对论文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并系统的梳理了国内外有关人口与经济相关关系研究、边境地区研究的文献。最后,确定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相应的技术路线。第二章介绍了东北三省边境地区区域概况、确立了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数据来源。首先从研究区域范围,研究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政策条件对区域发展状况进行详细介绍,其次对研究方法以及数据来源进行梳理。第三章对东北三省边境县域人口与经济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东北三省边境县域人口与经济规模演变特征,其次对东北三省边境县域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对东北三省边境县域人口与经济的时空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其次对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第五章是对影响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不匹配的因素进行分析。首先从市场、政府、地缘环境等方面选取影响因素,其次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分析,提出相应优化方向和策略。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首先总结归纳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其次分析了研究中的创新和不足之处,最后提出研究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2003-2017年,东北三省边境县域人口数量持续下降,经济总量以及人均GDP持续上升。人口增长率以及经济增长率分别呈现持续下降以及先升后降的增长趋势,区域内部人口、经济规模差距均加大(2)研究期内,东北三省边境县域内部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均呈现由“辽宁省边境县域—吉林省边境县域—黑龙江省边境县域”地理集中度等级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但经济分布在整个边境县域内存在明显的经济高值点。(3)随着时间发展,东北三省边境县域人口集聚能力变化不大。经济集聚能力北部县域下降而南部县域有所提升。东北三省边境县域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差,大部分区域人口、经济都处于相对迁出状态。区域内部人口、经济空间分布差距加大。(4)东北三省边境县域经济增长对人口增长带动作用较弱,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发展县域增多。人口-经济空间协调发展状况呈现出辽宁省和吉林省边境地区好于黑龙江省边境地区的情况。北部边境地区人口与经济不协调发展县域数量明显大于南部边境县域且呈增强的发展趋势。就县域协调发展状况而言:边境口岸型县域好于林矿型县域好于农业型县域。经济极化区对外围地区经济辐射作用较强。(5)东北三省边境县域整体人口分布不均衡程度增加,经济不均衡程度较2003年减小。整体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均衡度有所弱化,但以人口与经济不均衡格局表征的区域差异依然存在。(6)总体而言,本地发展实力和基础设施水平对人口与经济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持续发挥影响的同时地缘政治及外部因素的影响有所弱化。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边境地区口岸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适当的政策支持对促进边境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