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垄断与反垄断问题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i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垄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研究垄断与反垄断问题对于制定反垄断机制、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垄断理论的历史回顾和评述入手,分析了垄断的实质、类型及垄断与有效竞争的关系,提出反垄断的模式和思路。认为,垄断的实质是市场控制力的滥用,反垄断的目的是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义反人为垄断模式立足于防范,行为主义反人为垄断模式则直接指向市场控制力的滥用,根据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应当以行为主义为主、以结构主义为辅的模式;反自然垄断的关键是剥离竞争性业务,分解垂直一体化结构;在分析我国垄断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反人为垄断和自然垄断,建立有效竞争市场的基本思路。
其他文献
作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实现国家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随着学者研究的深入,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可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
“三农”问题的解决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对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农民的增收,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农村经济中的主要
论文导论分析了政企关系的内涵、主体(政府、企业)、作用域(市场)、一般特征、不同模式及其决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政府组织行为偏好与政府控制资源的能力).阐释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而风险投资则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风险投资介入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通过发挥其认证监督作
冷战以后飞速成长的东北亚地区经济规模达到了世界贸易总量的20﹪.东北亚国家之间贸易正在迅速增加,而且东北亚经济市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很高的储蓄率及因此带来的投资率,
自开展首例反倾销以来,我国在反倾销的立法和实践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备受关注。本文基于频发反倾销的化工行业,剖析反倾销经济效应的相关理论,并用个案数据对其
传统银行的优势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风险,尤其是我国目前电子商务法律、网络认证与保密设施严重滞后的情况下,更是风险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