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幕交易是指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获得非公开且后来证实足以影响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市价的消息后,利用该信息从事证券交易活动。内幕交易的定义包含三个要素。(1)内幕交易主体(2)内幕信息(3)从事内幕交易行为,核心是对内幕信息的界定,必须满足重大性与未公开性。资产重组可以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而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是证券市场拥有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完备法律体系。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现状显然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而资产重组消息对上市公司股价又具有重大影响,这就导致了基于资产重组类消息的内幕交易的频发。当然基于资产重组的内幕交易在世界范围内也很广泛,国外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理论研究提出了理性预期模型、知情者交易模型,实证分析的结论也显示无论是在美国这样发达的证券市场还是新兴的证券市场,资产重组下的内幕交易均为普遍。仅是由于交易制度设计、外部环境和内幕交易者的交易策略的不同使得内幕交易在程度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有所差异。国内学者这对我国证券市场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发现,随着制度的完善,虽然发现的内幕交易案例在增加,但是反映整个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程度的指标却降低了,当然学者的研究因样本数量、时间跨度的不同结论上也有所差异,因此基于当前制度环境下对于资产重组下内幕交易的研究有现实意义。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内幕交易者的交易行为或是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都较之前大为不同,使得考察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上资产重组中内幕交易的程度、在市场指标的选择,考察方法应与以往不同。本文选取2015年内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股票为研究对象,在借鉴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在消息公告日前后累计超额收益率的统计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并对得到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阐述了以往在衡量内幕交易程度所用指标的不当性。试图通过更多的市场特征来分析内幕交易,而不仅限于采用收益率类指标。在实证方法上,利用5分钟高频数据得到“已实现”波动率,通过对不同时间窗口期波动率特征的比较得出在信息未公开之前,股票价格的波动已有显著不同。采用日均换手率作为交易量指标,对换手率与超额收益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做了不同阶段的分析,论文的最后通过建立的面板数据模型,以超额收益率、波动率与换手率为变量,阐述了内幕交易与股价波动及交易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