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antoea agglomerans是一种重要的昆虫共生细菌。虽然在昆虫中经常发现此共生菌,但是对它的菌株多样性、在宿主体内含量的变化及在宿主内的定殖位置研究较少。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入侵性害虫,对我国水稻的生产具有严重的危害。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P.agglomerans是稻水象甲肠道内一种重要的共生细菌。本研究对不同地理种群稻水象甲肠道内P.agglomerans进行16SrRNA基因扩增,定量检测了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P.agglomerans的含量变化,及其在肠道内的定殖位置和对此种细菌进行DsRed电转化,具体结果如下:对4个不同地理种群稻水象甲肠道内P.agglomerans的检测发现,P.agglomerans 16S rRNA基因序列极其相似,同一地理种群的序列相同。在稻水象甲内,肠道为P.agglomerans的主要定殖场所,在卵巢中也被检测到,但是其相对含量很低。在整个的未发育阶段(从卵到蛹期),P.agglomerans都保持很低的含量;然而,在成虫羽化后其含量大幅增加。同时,在越冬期其含量也较低,但冬后成虫取食宿主植物后,其含量逐步增加,如:从发育早期至繁殖活跃期。在繁殖后期,其含量重新降到很低的水平。这些结果表明P.agglomerans对稻水象甲的新陈代谢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到P.agglomerans主要定殖于稻水象甲后肠部位,同时对此菌进行DsRed电转化及观察在肠道内定殖情况,结果表明其能够从外界获取,但不能在体内定殖,这可能与宿主昆虫对共生细菌的影响有关。通过本研究,明确了 P.agglomerans在稻水象甲肠道内菌株的多样性,在宿主肠道内的定殖位置,及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内其含量的变化动态。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我们对P.agglomeran 与稻水象甲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此种细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利用此种共生细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