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海1843年正式对外开埠,便迅速崛起为江南的商业文化中心,从而吸引了大批艺术家,他们在共同的生活环境中为了适应共同的供求市场而逐渐形成趋同的趣味,形成“海上画派”。“海纳百川”的多元化和变通融会是海派的主要特色之一。而其开派人物任熊的“融合性”艺术特征是更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意义。任熊是清末“海上画派”的开创画家之一,他将传统中国绘画与民间艺术相结合,同时借鉴了西方绘画艺术,融贯中西,自创新法,形成了“融合性”的形式语言特征。本文对任熊“融合性”艺术语言特征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任熊绘画语言的生成及原因部分主要阐述了清末绘画主要画派的特点和对任熊的影响。无论是吴派的文雅蕴藉、浙派的苍劲豪纵还是民间绘画的简约明快、西方绘画的生动刻画都给任熊的形式语言造成了影响。而其后任熊更加广采博取,使其形成了深厚的绘画功底。任熊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主要从工笔画、写意画和木刻版画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任熊绘画的表现形式;从仕女人物、宗教题材人物、历史故事人物、村俗生活、山水和花鸟的不同题材阐述了任熊绘画的表现内容。任熊绘画语言的“融合性”特征部分则详细的阐述了任熊具有融合性特征的形式语言。在线条上,任熊具有曲铁盘丝和遒劲刚折的不同面貌,承老莲线条的圆劲、五代唐时的紧劲连绵和版画刻线的刚折特点于一身;在造型上,他具有夸张变形的造型语言,其变形造型融合了陈洪绶的奇崛、版画的概括夸张和恽寿平的生动为一体;在色彩上,任熊的绘画古雅妍丽,把民间色彩和西方绘画的特点有选择的融入到传统绘画中去,形成了其独特的色彩面貌;在构图上,任熊则吸收了年画的满幅式构图和传统的均衡式构图的样式,形成了自己形式灵活多样的构图手法,丰富了其表现手段。文章的最后部分叙述了任熊的艺术探索的影响与启示。任熊的综合变通的精神及多方吸纳意识为海派书画创作作出了榜样,对整个海派的艺术风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任熊的融合性形式语言为我们现代创作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兼收并蓄和融会变通,进行与时俱进的探索和不拘一格的拓展融合,才能不落后于时代。现今对任熊的研究较少,并没有发现有关于任熊艺术语言的专题文章,笔者尽量的搜集其资料,并通过分析比较的方法对任熊的绘画艺术语言的成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然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任熊“融合性”形式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他对海派风格的影响和对后世的启示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