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而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文人画是其中一项独具魅力的内容。文人画泛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区别于民间的或宫廷画院的绘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文人画体现了画家的哲学思想,人生追求和绘画技法的高度统一,把中国文化整体性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建设方针。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以古代文人画家传记的翻译为媒介,不仅仅可以向世界推荐优秀的画家及其作品,也可以使中国文化以更为完整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从符号层面深入到精神领域。本文以探索文人画的外宣为目的,选择《徐渭画传》的节译,讨论翻译的主体性如何在在文本选择、翻译的策略及方法应用中发挥作用。论文首先介绍了翻译的背景,以及翻译的过程。由于汉英翻译中平行文本的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译前准备工作中重点将施美美译《芥子园画传》作为平行文本进行分析,介绍了该译本在绘画原则、绘画术语、绘画过程等方面给翻译带来的启示。随后,笔者介绍了译者主体性理论,并基于该理论分析了源文本的选择过程和翻译策略及方法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实例提出了三个翻译策略:突出重点哲学思想,以文人画赏析为抓手,强调引用材料的语言风格差异。论文也介绍了翻译的主体性在处理历史背景知识和独特文化意象上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