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脑死亡病人脑电的近似熵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a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基于脑电分析的脑死亡判定方法对于早期发现非脑死亡病人和避免脑死亡误判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脑死亡判定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临床医学的领域内,从最近兴起的神经动力学的角度为脑死亡的临床判定提供一整套的客观而统一的科学指标,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自2004年4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C)中日两国科学合作项目的资助下,曹建庭教授及其合作者用前额部脑电测量法在医院重症监护室里对35名疑似脑死亡病人进行了合计61次的脑电数据采集。我们在以往的研究工作中,采用了独立成分分析(ICA)和部分传统的复杂度分析法对采集到的19名昏迷病人和16名脑死亡者合计47次的脑电数据进行处理,并使用概率统计法来评估和测算两类不同的脑电数据,从宏观上得出了昏迷病人和脑死亡者的两类脑电确实具有特征差异的结论。随着采集的脑电数据量的增加,本文首先对所有35例病人共计61次脑电数据进行近似熵分析,进一步确认和衡量脑死者和昏迷病人脑电随机性程度的差异。通过对所有被测脑电信号的静态近似熵的分析,从宏观上得到了昏迷病人与脑死者两类脑电信号的差异,但是在微观方面,静态近似熵值仅是一个值,不能实时反映疑似脑死患者状态的变化。所以本文又将现有的静态近似熵分析法扩展到动态近似熵分析法,并利用它来识别昏迷病人与脑死亡者以及观察患者病状变化的过程。由于采集脑电信号的过程中存在着噪声干扰,所以在动态近似熵分析之前,我们引入小波分析法对脑电信号进行去噪的前处理。通过对实测病人数据的分析和验证,疑似病人的不同状态和其病状变化的过程得以观察和识别。
其他文献
访问控制的功能主要有,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允许合法用户访问受保护的网络资源,防止合法的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等。访问控制是在保障授
图形预测仿真是克服机器人遥操作系统大时延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将结合双目立体视觉的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到机器人遥操作图形预测仿真系统中,能有效提高遥操作系统的工作效率
多词表达是由若干个具有一定的句法和语义关联的词汇构成的意义相对完整的语义单元,跨越了语言当中意义相对完整的词的边界。随着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多词表达开始
近些年来,矿难事故频繁发生。人员救援一直是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而人员救援的重点就是被困人员的位置确定。因此,需要研究一套人员定位系统来提高救援效率。本文设计了基于La
本文针对当前电信和互联网领域中垃圾信息过度膨胀的问题,研究了应用于短信和邮件过滤的相关原理和技术,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基于主动学习的文本过滤系统,其中主要的创新工作和
液体分析技术是通过运用不同技术,对液体的透明度,密度、张力、粘度等性质进行测定,确定液体的成分,并进行液体识别。现在用于液体识别的方法大多由于分析方法复杂,分析仪器
本文针对一类单变量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和一类多变量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性和工况的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多模型自适应控制器设计方法,并证明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是当前一个前沿的热点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单传感器自身的能量、存储和处理能力的局限性,带来了稳定性差、可靠性较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图像的使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日益增多的图像来源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如何快速地搜索有用的图像已变得越来越迫切。当前流行的网络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