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期刊的农村市场探讨——以《读者》(乡土人文版)为个案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sc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1月,《读者》杂志社为扩张办刊和应对危机及,创办了第一份子刊《读者》(乡村版)。首期发行量总计达到18万册,出版首期即收回投资,并盈利。到年底的时候,《读者》(乡村版)月发行量基本稳定在了8万份左右。对于一个新创办的杂志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量,而主编胡亚权更预计五年后要达到30-50万册。于是,《读者》(乡村版)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在业界引起不小的反响,而创刊四年后其发行量开始下滑。2006年1月,《读者》(乡村版)正式改版更名为《读者》(乡土人文版),月平均发行量提高到9万册,导致业界对其的评论褒贬不一。  本文以其作为个案进行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从微观上对杂志的创办、内容定位、读者定位、广告与发行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中较集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希望通过对《读者》(乡土人文版)的创办过程和现状的梳理,尤其是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探讨,能够为今后面向农村市场的文摘期刊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  1、是否会有一定数量的读者群。  从总数上来说,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达到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这些人口足够为农村市场的文摘期刊提供一个广阔的市场。但是,在这样庞大的数据中,只有一部分能够真正成为期刊读者,因为农民普遍的文化程度偏低,农民平均收入较低等不利因素仍然存在。《读者》(乡土人文版)如何才能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找准一个市场的突破点,在短时间内培养起一定的稳定读者群。  2、内容应该如何定位。  关于农民刊物的内容,各种观点综合起来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农村现存的部分刊物的样式,也就是为农民提供一些政策和使用技能的刊物;另一种则是关注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文化刊物。虽然从长期来看,农村文化消费的形成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现阶段,《读者》(乡土人文版)文化刊物的内容定位是否能够让其顺利地渡过漫长的过渡期,仍然是需要思索的问题。  3、是否能够吸引一定的广告投放。  从国民生产总值及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广告市场的外部环境是良好的,因此,《读者》(乡土人文版)自身素质就成了关键所在,包括读者定位、内容定位、风格定位、营销定位等等。作为面向农村居住者的文摘类期刊,《读者》(乡土人文版)的广告客户有相当的局限性。虽然广告并不掌控文摘类期刊的生命线,但是能否转被动为主动,吸引一定数量的广告投放,也是《读者》(乡土人文版)需要考虑的问题。  4、能否在一定范围内有效的发行。  《读者》(乡土人文版)在发行上所面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都是其发行的制约因素,包括地域广阔、交通不畅、缺乏期刊阅读习惯等等。在这一方面,《读者》(乡土人文版)怎样利用母刊《读者》已有的发行渠道和营销手段,怎样依托“读者”这一品牌,从而实现有效的发行。  文中对以上问题浅显和不成熟的分析和回答,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取证和研究。不可否认的是,农民期刊应该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尝试的一条道路,对待《读者》(乡土人文版),也应该抱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其他文献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正在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网络空间,已然成为信息与意见交流的核心平台,为网络公众自我表达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借助网络论坛、网络博客等意见
《扬子晚报》是江苏省第一家晚报,也是目前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生活类日报。《扬子晚报》在创刊以来的短短20年时间内曾经成功地创造了中国报业市场上诸多个“第一”,造就了万
科普网站作为网络科学传播的载体之一,在传播科学知识方面占据着一席之地。近年来,以果壳网为代表的科普网站在传播科普小知识、粉碎科学谣言方面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对这些科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从1978年到2008年,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进行了整整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是一个世界奇迹,世界在惊讶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的同时,也开始担心一
期刊
世界著名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数以万计的盒子令世人迷幻与惊奇。这位美国“格里菲斯奖”的英国得主,用其执守一生的独特的工作和生活范式,留给我们永恒的成功秘诀—态度
期刊
本文将在深入广泛地参阅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将杨荫杭作为《申报》评论作者来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价,通过对杨荫杭《申报》评论进行量化分析,客观考量其评论文章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