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河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河水治理问题亟待解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及维护费用低、适用面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试验研究确定复合人工湿地基本设计参数,研究不同填料、温度、水力停留时间对复合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寻求与地区相适应的湿地参数及提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对人工湿地在我国的发展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春市西北部生态经济区建设‘引新济太’工程再生水利用水质保障技术试验工程”项目为依托,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顺山堡再生水利用试验场,构建由潜流人工湿地和表流人工湿地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进行为期1年的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到如下结论:(1)在整个试验期间复合人工湿地对COD、TP、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6.12%、22.55%、34.68%。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效果较好。(2)工况一条件下,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COD、TP、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14.45%、18.55%、31.94%。工况二条件下,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COD、TP、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11.71%、17.33%、18.42%。工况三条件下,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COD、TP、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24.75%、36.10%、58.66%。人工湿地系统对COD、TP、NH4+-N的去除效果依次为工况三>工况一>工况二。(3)污染物去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复合人工湿地>表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4)温度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有较大影响,温度降低会导致TP和NH4+-N去除率降低,但温度变化对COD去除率影响不大。(5)基质为粗砂的潜流人工湿地2单元COD、TP、NH4+-N去除能力均大于基质为砾石的潜流人工湿地3单元。(6)水力停留时间小于0.82d时,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水力负荷大于0.17m3/(m2d)条件下,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随着水力负荷的减小而提高。故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减小水力负荷是提高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重要途径。(7)对试验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拟合确定模型参数,并对试验区地下水位水量进行模拟预测。预测期末试验区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水力坡度变小。研究区模拟预测工程入渗量为282.42m3/d,稻田补给量为117.71m3/d,第一类边界排泄量为-3.66m3/d,第二类边界排泄量为-258.52m3/d,均衡量为154.67m3/d。地下水以垂向补给、侧向排泄为主。人工湿地水体下渗对试验区地下水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