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外新一轮中学学科课程改革浪潮的掀起,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和重点内容。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纵观世界各国在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教训,课堂教学评价历来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点之一。而当前课堂教学评价还在运用旧的观评课经验,没有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及时修正和推进,严重阻碍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落实。为此周丐晓和刘恩山教授提出基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型观评课范式-CCPN课堂观察模式。CCPN课堂观察模式根据核心素养对知识、能力和态度等多维度的表现要求,CCPN共分为4个维度:学科知识(Content knowledge,C)、能力(Capacity,C)、教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P)和理科属性(Nature of science and inquiry,N)。本论文选取四个维度中的教学知识和能力两个维度为研究方向,通过借鉴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普通课与优质课进行定量分析,并找出普通课与优质课在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存在的差异,最后给出教学建议。基于这一目标,本论文分为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采用文献法理清课堂观察、教学评价等概念,分析国内外对课堂观察和教学评价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解读CCPN课堂模式的含义和内涵,找出CCPN课堂模式的优势。基于CCPN课堂观察模式的观察要点构建观察量表,并通过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咨询,对其进行修正和信效度检验完善观察量表。然后,借鉴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对生物教师在普通课堂和优质课堂的教学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占比进行观察和记录。经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普通课在能力培养上的分布比例远小于优质课(优质课:34.6%Vs普通课:14.56%),说明优质课更符合《2017年版新课标》对能力培养的要求。(2)在落实生物核心素养上优质课的覆盖面明显大于普通课。大家认可的优质课,更加注重智能和技能方面的提升,从而促进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3)优质课在落实生物核心素养过程能按照《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的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在活动中获取知识等。(4)普通课在实验技能上的分布比例几乎为零,说明普通课不够重视实验技能的提升。普通课与优质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技能方面的关注度不够,今后应注重这方面的培养。